这样自己就不要军阀混战般的打完一个军阀再打一个军阀,打军阀不是难事,但是军阀后面往往会有洋人,和他们牵扯就很麻烦了。试想历史上的辛亥,举个革命旗子就可以收复一座县城,可要是军阀混战,那就统一成本就高了。
“袁世凯还是不要逼反好。”带着这样的想法,杨锐说道:“在我们做好准备之前,满清在龙椅上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一旦全国大乱,列强瓜分,我们收拾起来怕是很难了。”
“可这样满清可以早下台。”蔡元培道,他文质彬彬,却是个愤青,特别是邹容之死让他更恨清廷。
“早就早五年,有些事情我们急不得。”杨锐说道。下属的思想工作好做,平级的同志思想工作难做,蔡元培最开始信仰民主,但现在也明白干革命一味民主要不得,只是他对满清的仇恨倒是越来越深了。“满清若是一倒,各地督抚等于称王,那以后就是军阀混战,和春秋战国差不多,然后洋人在后面支持各路军阀,挑唆这大家打战,而为了打战就要洋人支持,就要不断的卖国,卖到后面那就什么也剩不了了。”
“可不这样的话,等光绪坐稳皇位,那满清什么时候垮就说不定了。”蔡元培再道,他还是很坚持。
随着复兴会势力渐盛,早日举事的说法越来越多,虽然前几天民众士绅对立宪的疯狂把他们吓了一跳,但是现在大乱将起,这样的心思又冒了出来。这种行为,按照后事革命的说法,叫做左倾机会主义,而杨锐,则应该叫做右倾投降主义,不知道怎么,杨锐心中忽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怕就怕光绪坐稳了江山。”章太炎也道。光绪的声望比慈禧高多了,革命党也常说慈禧坏话,王公大臣的坏话,到是光绪除了被他骂成‘不辨菽麦’之外,根本没有其他人非议。大家都对他好抱着一种同情的态度,这对革命真是大不利。(未完待续)
ps:注1:比如李鸿章的旧部梅东益撤职,但英国人认为梅在庚子年的时候保护了传教士的生命财产,所以对袁世凯施加了压力,最终的结果是梅东益仍然在任上,
注2:节选自《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