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末英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章节目录 第七十章 国变4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北洋说到底还是一支拿饷当兵的队伍,但是他的饷并不比原来的淮军高,今年年初的时候,据说因为袁世凯拿不出四百万两白银支付军饷,部队差点哗变,而泰晤士报上面说北洋‘军营生活条件、饮食、卫生都极为恶劣’,御史李灼华还特意参奏过北洋军中因为虐待兵士,造成大量兵士开小差的事情。由此可见士兵并不是袁世凯的死忠。至于军官,待遇可能会比淮军要一些,这六镇的统制,第一镇凤山是旗人,第二镇马龙标是淮军出身,第六镇赵国贤也是淮军出身,这三人不太可能会和他一起造反,只有第三、第四、第五三个镇才是他的人,段祺瑞不算,吴凤岭和张怀芝都是他从小兵开始提拔的,特别是吴凤岭据说是他家下人的儿子,对他效忠的很。

    不过这三镇即使是要反,兵力也不够,张怀芝的第五镇虽然满编但是在济南,帮不上太多的忙;而段祺瑞的第三镇,因为日俄战事,有一个混成协已经调到了锦州,只留下的一个协在保定,但保定又有凤山的第一镇和马龙标的第二镇,两个镇对半个镇,这可是毫无胜算;最后是吴凤岭的第四镇,此镇驻守在青县马厂,可即使开到了京城,那一万多人也不是京城满清不部队的对手,第六镇还有禁卫军加起来就三万多人。”

    王季同只是按照统制官来分析,正在杨锐要问如果统制官被下面的协统干掉的话,那会怎么样的时候,他又拿出了一张北洋六镇协统、标统、营管带的军官名单,第二、第六镇的军官的出身立场都有分析,杨锐这才相信他说的“北洋被袁世凯的效忠并不如满人说的那么高”这句话。而士兵,没有政委的部队要想士兵完全效忠主帅除非是战争中打过出来的,或是像湘军、淮军那帮都是同乡、同宗,不然可靠性要大打问号。

    章太炎没有说话,一直在听王季同的分析,待王季同说完他才道:“中国打仗向来是裹挟为主,只要有了个名义,人心激扬之下,反就造起来了。光绪没死袁世凯要造反,那最头疼就是师出无名,加上光绪的名声要比慈禧要好上不少,想举兵入京还是很难的。倒是慈禧光绪一起死了,同时对谁继承皇位没有做什么安排,京中纷乱的话,他可以以勤王为名,入京保新皇登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光绪未死,然后朝廷大臣保他出山,这样的话满清民心则可以渐收,对我们干嘛大不利。光绪没死,我们还是要想办法逼反袁世凯的好。”

    章太炎的想法和杨锐不同,他只是想着国内越乱越好,然后复兴会趁乱举事,满清由此下台,而杨锐想的则是在自己做好准备之前,满清还是不要乱的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