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打出“恢复古制”的名义,但也需要和管宁、刘晔等人商量之后才能决定。^^^^为了以防万一。张辽甚至想到了在公布新的军职之前去高密取得自己老师郑玄的支持。
虽然“士”不可轻授,但张辽还是将这一衔级预留了下来,若真地得不到支持,那到时候换一个名称也就算了。他可没有和全天下的文人打擂台的想法。后世军队中的军士是分级别的,而先秦诸子的书中也同样有士中分等级的记录:《墨子•;节葬下》载:“上士之操葬也。”所谓“上士”。=君子堂首发=显然是别于下士而讲地。《荀子•;正论》中把士分为元士与庶士两等。张辽将军士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和军士长,这四级衔级是授予立下战功的士兵和军队中的伍长、什长地,伍长为中士,什长为上士,至于军士长,则是老资格的伍长、什长或者是队率的副手。张辽这样做,倒也可以用延续春秋战国有关士分等次的历史孑遗做借口。
什长再往上。就是队率、屯长、军候这一级,分别对应这五十人的队、百人的屯和五百人的曲。这是张辽设想中的军队中级军官阶层。从这里开始,张辽在军职地名称上就不做任何改变了。^^^^因为这一个阶层都是军队的中坚力量,太多的调整反而没什么好处。
再往上就是司马(别部司马)、校尉这一级。按照军制,司马为校尉副手或者以别部司马官职统兵两曲(千人),而校尉则统兵在三千到五千不等,甚至可以更多。张辽在这里也做了规定,司马统兵数量不变,而校尉则统兵三部(三千人),为一旅。是各郡国除郡国兵外最大的野战军集团。青州军从此最大的固定战术单位就是旅,每次出战则由主帅调动各旅组成零时的战略集团,由主帅或最高统帅派遣将领统兵作战,统兵的将领则必须是校尉以上地级别。^^首发君子堂^^战后,军队解散,各旅由各校尉带回驻地。
这是野战军地军职设定,而郡国兵也原样照搬。只不过在军职前面加上地名以示区别。
现在的军队官职。将军从小到大有一大堆,什么杂号地。常设的,零时增设的,零零总总的让人头疼。汉初的时候很简单,就是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而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现在,曹军中有将军衔的就有数十人。所以,张辽在将军的官衔上也借鉴后世的方法进行分等级,只不过不是什么少将、中将、上将一类的称呼,而是中郎将、将军、大将军这样的等级划分。^^首发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