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纵横秘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30章 生命形式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佛说死亡只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却离不开轮回不息的六道,离不开炙然火宅般的三界。在出离生死之前,生命仍将延续,所做的种种业力,也将跟随着并影响着我们。“六道”佛教的六道即指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晶,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而“业”即人的行为,主要指身、口、意三业。“身业”是身体的行为,“口业”是种种言说,“意业”是精神意识的行为。“业力”则专指以前(如前世)所表现的行为,可以导致当前(现世)的结果的力量。

    佛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坏,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佛教认为三世轮回的主体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种子识,它不是像灵魂那样的主体,因为阿赖耶识只是一种能力,它能够聚合业力的种子,因而它是一种业力的聚合体,不断亦不灭。生命接触种种境缘后,产生种种的善恶行为,这些行为后果的种子又回薰于阿赖耶识,储存于阿赖耶识,当死亡时,阿赖耶识最后离去,而在生命体投胎转世时,最先投生,因此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根本。人在轮回途中,因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而显善恶境界,随遇各种缘而上升善道或堕于恶道,这些都是根据其中的业力而定。

    有人提出,既然有轮回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对于前世过往的事却没有一点记忆呢?道教认为,人在投胎前,一旦喝了“孟婆汤”就会忘掉过去的种种。西方柏拉图认为灵魂投胎前要经过酷热的沙漠,口渴难忍,饮用了“莫愁河”的清凉河水,才去转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对于过去的点点滴滴将遗忘尽净。罗马人则相信人在投胎时所经过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对于前生往事再也思忆不起来。

    佛教主张人之所以会忘掉过去的事,是因为“隔阴之迷”阴指的是“中阴身”自亡者断气,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中阴身”六根具足,状如五六岁孩童,具有神通,能够穿越铜墙铁壁,去来迅速,无所障碍,唯有雌性的以及佛陀的金刚座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