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纵横秘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30章 生命形式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能穿过。“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短暂者仅二七或三七日)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胎。由于这个“中阴身”的隔离,使我们忘记前生的种种造作,不知身为何道众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幸福流安乐,不愿贫困痛苦。但人一旦来到世间就得经历生、老、病、死,就算有快乐也是短暂的。人为什么会落入这种苦难的境地?而为什么这种苦难不是一世,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轮回流转之中?

    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痴愚、贪爱、瞠恚。痴愚即是无明,众生的意欲大多是盲目的,以盲目的意欲指导行为,这种盲目的不能见到世间实相的意欲就是无明,也是我们执取和贪爱的根源。不了解事相的本性,被痴愚所驱使,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产生爱乐之心,而对不喜欢的讨厌的事物产生忿憎感;又因为贪爱与瞠恚,助长了痴愚。因为它们我们的心灵外观扭曲。我们常常会说“我觉得”、“我认为”、“我可以”等等这样的话,这就是由痴愚、贪爱、瞠恚三毒构成的每时每刻的我执。我执,指人类执著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或者自我意识太强,或者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有情众生为了满足自身的而做下或善或恶的业,如此种种造成了众生的苦难。

    《圆觉经》里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只要有恩爱贪欲,就逃不出轮回。轮回是生与死不断循环的过程,印度人认为处于轮回中的生命是不完美的,因为生灵要接受永恒的轮回,在世间遭受每一期生命的痛苦也就是无限的,在佛教看来,长生、永生、不死,仍然在痛苦的轮回之中,唯有无生,才能从生命的煎熬痛苦之中超,才是究竟常乐的清净生命。

    佛教的最终目标,是解脱,超越,自由,或涅盘,佛教希望人们能够从现实的苦难之中,达到自由和解脱的“涅盘”境界。涅盘是超越现象无生无灭的一种精神境界。所谓无生的境界,就是超越轮回,不受生死之苦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超越轮回呢?

    那当看清六道轮回之苦,并产生出离之心,“汝当求出离,得此佛说教。以恒坚实志,奉行次法规。如象推草寮,摧破死主力。当舍生死轮,灭苦尽无余。”

    修持佛陀开示的法教,便能将烦恼如草屋般摧毁,进而除去我执,打破自我中心的迷思,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佛陀开示的法教即为戒、定、慧三学。戒,是一种规则,它能帮助我们戒掉不良的习气、不好的行为,帮助我们遵守一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