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夫子》
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家里便有一个名叫菊夫子的人。这一古怪的名字,究竟何人所取,其含义又是什么?如今,我已无从考证了。
“夫子”的原义,本是旧时对学者的尊称。后来,意思渐渐有些转化,变成了讥讽那些书呆子和思想陈腐的人。
其实,菊夫子并不姓菊,《百家姓》里也没有这个姓。他既不是什么学者,也非书呆子,更不是思想陈腐的人;他二十几岁,纯朴憨厚,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农民——我家从前雇请的长工。
在我们村里,要说菊夫子也算是个人物,他身材高大,体格强健,腰板挺得笔直,头发剃得净光,样子威猛得很;走起路来,迈开两条长腿,快得像一阵风!因为形象出格,远乡近邻、男女老幼,全都认识他,一个个菊夫子长,菊夫子短地叫,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他的真名实姓反而慢慢地被人忘却了。
依照我的想法,他大概是秋天出生的;夫子的含义,也只是代表成年男汉子的意思罢了。
我的老家,在湘中乡下,一个距离热闹小镇约五、六里远的村庄。
平时,村里人除了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需要到镇上去买回来以外,其余粮食、蔬菜等全靠家里人种田栽菜,自给自足。当地的大户人家,拥有的田产和土地更多,一年四季,田地里总有干不完的活,人手不够,自然需要雇请长工了。
菊夫子是我家的长工,可我们从来不把他当下人看,他成了我们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像一家人一样。
听母亲说,他的父母亲过世早,家里只有一个兄弟,抗日战争时,被拉去当了兵,以后再也没有音讯。抗日战争胜利后,菊夫子才来到了我们家的。那时,他一无亲,二无戚,又没有朋友熟人,孤苦伶仃,怪可怜的。母亲看他为人忠厚老实,干活勤快,正好家中又缺乏人手,就让他留下了。
菊夫子的到来,似乎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充实起来。
我有三个兄长,他们年纪与菊夫子相差不多。平日里,都在外面寄宿读书。每逢暑假,他们常常和菊夫子一同去田里劳作,收割稻子,挑谷子归仓;有时也去菜园子干活,锄地、浇水、拔草、施肥。放寒假时,兄长们在屋里读书写字的时候,农闲在家的菊夫子也爱和他们亲近,总是饶有兴趣地凑上前去,蹑手蹑脚地坐在桌旁,找本浅易的语文课本,翻来翻去的看。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