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是朝中大臣想的那样。所以,任命侯君集为捡校兵部尚对他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李恪和李泰在这次权利角逐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所以,即便长孙无忌想淡定,这个时候他也忍不住开口道,“皇上,李绩颇为熟悉朔方军务,他在并州的时候也经常跟突厥人接触,微臣认为他可以充当行军副总管,可以统帅新军协助李尚。”
“李绩?”李世民淡淡的问道,不由的冷哼了一声道,“大军出征突厥,吐谷浑那边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性,而朔方既要出兵攻打突厥,又要防守吐谷浑,压力不可谓不小,李绩又是军中老将,论资历和威望都很高,就让他继续待在朔方负责监视吐谷浑的动向。”
“诺——”长孙无忌从李世民的话语中听出了他对李绩的不满,只能苦叹一声沉默不语。
而李世民对李绩很不满由来已久,他在并州布下钉子可以刁难李恪的事情他有所耳闻,这点小问题可以当做是考验李恪,他李世民可以容忍。但是,李绩在事发之后倒向长孙无忌,这就让他很恼火,李世民觉得李绩也是跟随东征西讨的老臣子,再怎么贪图权势,你还是自己的臣子,你是老臣,你要是倒向自己是某个儿子,自己倒是让够容忍,至少朝中很多老臣都选择了辅佐一些出色的皇子。但是,你倒向了长孙无忌,这不就是说自己的几个儿子不值得你辅佐,或者说你看不上自己的几个儿子吗?再说长孙无忌再怎么欣赏你,他也是自己的臣子,你倒向他不是公然要结党营私呢?
现在自己还没有死呢,你李绩就看不起自己的几个儿子要跟倒向长孙无忌,那自己死后你岂不要反看天了啊?
而且,李世民认为李绩这次为了能够担任行军大总管的军职让长孙无忌跑到自己面前举荐他,不惜为此动用这么的势力,这是李世民不能容忍的。长孙无忌李世民可以容忍,毕竟关系摆在那里,但李绩就未必就有长孙无忌跟李世民的关系。要是不看在老臣的份上,李绩估计已经被李世民免职了呢。
所以,综合李世民对李绩的这些不满因素,他才会在说出李绩两字的时候表情很冷淡,目的就是希望借此敲打敲打李绩,让他明白谁才是皇帝,谁才是大唐真正的统治者。同时,李世民提拔李恪一党的人,重心萧禹就是对李恪大公无私的一种补偿。可怜的李绩,怎么说也是大唐仅次于李靖和李道宗的名将,没想到因为李恪的关系,会在李世民的心里留下这么恶劣的影响。而长孙无忌这次输的这么惨,李绩输的这么惨,跟李恪有很大的关系,直接关系就是他的这份奏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