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渔色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70章打糍粑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70章打糍粑【求推荐票】     【晚上还有一章】     二十八,打糍粑。说起打糍粑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     有一次吴王令伍子胥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     伍子胥自知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     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     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吴国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     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     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     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     山门镇这里有句俗话,“拜年、拜年,粑粑上前。”言下之意是说,糍粑是拜年时走亲串门的必备之物。在别人来拜年是,主人一般会在客人走之前给客人送上一些糍粑。赠送糍粑也是特别有讲究的,它只能是双数,不能是单数,以示吉祥。如果送4个表示四季发财,送6个表示六六大顺,送8个表示连连大发,送12个表示月月红。     糍粑做起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准备起来却是有些麻烦。江边原来也没有准备做糍粑,打算在村里人做好之后去分一点。     没想到二十八一大早,江丰实家的崽过来叫江边过去帮忙打糍粑,要江边将几个城里的客人也一起带过去。     其实江丰实家里虽然人手不多,也并没有非要江边帮忙才能够打出糍粑来。做糍粑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家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能够参与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