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球殖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第十四章 六部尚书(一)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户部尚书杨鼎已是古稀之年,自成化四年任户部尚书以来,他为了维持大明财政可谓兢兢业业。前些年湖广一带连年遭灾,而官仓里的粮食已赈济一空。朝廷采纳杨鼎的意见,将官仓所储银、布卖出,换取大米备灾。淮、徐、临、德四大粮仓往rì储粮百余万担,后因饷乏民饥,多被移用,以致四仓全无存粮。     杨鼎又上疏,建议可以以粮赎罪,商人输粮入仓后,凭证可到转运提举司支取食盐。还可以以粮折钱,以粮代欠税等。杨鼎的建议被采纳后,各仓库都有了储备粮。     但“以粮赎罪”这一条让某些道德君子不齿,认为大明律的威严被铜臭污染了。可惜这些君子们却闻不到自己亲属族人的满身铜臭。     朝中同僚们公认杨尚书cāo守廉洁,但xìng格固执。张玄庆眼下要拜访的就是这么一位官员。     当张玄庆将拜帖递进杨鼎府中后,过了一会,门房客气的出来道:“这位小道长,我家老爷近rì身体不适,不方便见客,道长还是请回吧。”     此时的杨鼎正遭六科十三道给事中张海等弹劾:给事中们谓四方水旱,皆户部尚书杨鼎、工部尚书王复、南京兵部尚书薛远、吏部侍郎钱溥四人妨政失职所至,宜加黜罢。     杨鼎被劾正避居家中,自然不便见客,特别是正一道掌教这种道门中人,那简直就是在给给事中们增加新的弹药。张玄庆未曾读过最近的京城邸报,自然不知道这个缘故。     张家久居江南,知晓前宋能以半壁江山力抗金、元百余年,实因其税赋财力之盛远超前代,就是如今的大明国库收入恐怕也还不及南宋。张玄庆入京之前,为了应对文官在开海之事上的诘难,也曾做过功课,尽心研读了历代食货志。     张玄庆深知大明立朝以来,为防矿徒聚众生变,同时因开矿收益多为官吏从中盘剥,朝廷收益不多,官府开矿之事锐减。     朝廷缺铜而铸钱甚少,官钱以及宋钱不足使用,民间私铸之风大起,民众交易皆用私铸劣钱,“但取如数,而不视善否,人皆以为良便”,以致好钱竟然rì渐少行于世。     又有逐利之人,将私钱“复行拣择,妄其加倍之由”,致使民间钱币rì甚一rì,伪劣不堪。民间出现银贵而钱贱,愿意以银易钱者rì稀。     又因各地私铸之钱规范不一,使得大明一国之中竟有无数种私钱,一府之内私钱还要划地流通。     朝廷收税以实物为主,粮食丝棉各类实物在验收、运输、存储过程中官吏盘剥、rì常的损耗,使得最终大明国库的收入大打折扣。     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