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那些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0871-0880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能够干到副部级侍郎,说明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坏人。

    赵侍郎的计划是这样的,他准备告张经的黑状,罪名是张经畏惧倭寇,拿了朝廷的钱,不帮朝廷办事,消极避战。

    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张经不是吃素的,赵文华上书后不久,他就得到了消息,但他的反应却十分怪异,不但没找赵文华算帐,也不上书辩解。

    因为他已有了绝对的把握,筹划已久的行动即将开始,狼土兵已经到位,各路大军也已到齐,只等他一身令下,发动总攻。

    有凶悍的狼土兵助阵,张经相信他会取得胜利,而到那时,捷报将是对赵文华攻击的最好回应。

    看上去是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

    志得意满的张经没有想到,在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应对中,有着两个小小的疏漏:他并没有真正看懂那封告状的上书,而更重要的是,他低估了赵侍郎的水平。

    作为严党的主力成员,赵文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事实上,张经即将开始的军事行动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但他仍然敢在此时上书,是因为他已料定,此书一上,张经如不胜,尚有活路,如若战胜,则必死无疑!

    明朝那些事儿4第十二章东南的奇才(4)

    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缺钱花的倭寇耐不住寂寞,开始大举向嘉兴进犯,却就此掉入了陷阱。

    张经等待良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他当即调集手下大军水陆并进,在王江泾与敌军遭遇,大破倭寇,斩杀敌一千九百余人,史称“王江泾大捷”。

    这是东南自倭乱以来的最大胜仗,张经十分得意,当即写下告捷文书送往京城,等待着朝廷的封赏。

    事实证明,这次朝廷的办事效率相当之高,没过多久,张经就等到了他应得的赏赐,不是金银财宝,高官厚禄,而是两个人,具体说来是两个锦衣卫。

    他们送给张总督的见面礼是一副闪亮的镣铐,然后大声传达了皇帝大人的贺词:

    “经(张经)欺诞不忠,着令入京问罪!”

    张经的脑袋有点乱,明明自己打了胜仗,怎么就成了“欺诞不忠”?

    张总督之所以一头雾水,是因为他并不清楚赵文华那封上书的奥妙。

    嘉靖刚看到这份黑材料的时候,起初并不在意,直到他顺手交给了身边的一个人——严嵩。

    严嵩自然明白赵儿子的意图,当即展现了他的表演功底,作沉思状良久,突然换上了一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