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文字好似行云流水一般在纸张上流淌。
一丝丝白气升腾,最终化作一道光柱直冲云霄。
过往路人无不侧目,然后化作会心的一笑。
司徒圣人正在著书立传,整理心学,其中不乏毛遂自荐的儒生,想要帮助司徒刑完成这项宏伟的工程。
对于这些沽名钓誉之辈,司徒刑都是婉言谢绝。
也有人主动上门,将家中的藏书送给司徒刑。
其中不乏外面难得一见的古本。司徒刑没有在谢绝,来者不拒,统统收下。也因为这个的缘故,北郡总督霍斐然的书房规模扩大了不少。
藏书数量也从数千册变成了近万册。
在征得霍斐然的同意后,司徒刑打算以后将这些书籍全部捐献,建成一个类似后世图书馆性质的机构,允许寒门儒生到此借阅。
时光如梭,司徒刑闭门谢客,天天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春闱的日子越来越近,北郡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炽烈。
一个个外地来的儒生都摩拳擦掌,或者闭门苦读,或者和同年交流,或者是祭拜神灵,祈求高中。
更有商贩趁机售卖历次考试例题,宗门画的文昌等,生意也是不错。
司徒刑在鲍牙的陪同下,徜徉在北郡的街头,感受着越来越炽烈的龙气。
春闱将近,龙气复苏,百神瞩目,不论是妖神,还是被朝廷册封的正神,都不敢放肆,小心翼翼的,生恐出现一点纰漏,从而被人王下旨申饬。
“先生,前面是涪陵公庙,因为涪陵公生前曾经中过状元,生前位列中枢,披红挂紫,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公,地位尊贵,故而香火很是旺盛!”
鲍牙看着前面朱红色的庙墙,以及络绎不绝的香客,笑着说道。
“涪陵公,是前朝的敕封吧?”
司徒刑眼神幽幽,笑着问道。
“先生博学。这位涪陵公的确是前朝的敕封。按照道理说新朝鼎立,这些前朝敕封的神灵,都不会得到国家公祭,慢慢的就会湮灭,但是这位涪陵公则不然,他生前公正廉明,在北郡素有清名。故而百姓自发祭祀,而且太祖开国平定天下时。这位也曾主动勤王,并且立下过大功,故而太祖亲封他为公爵,享受新朝龙气庇护。”
鲍牙眼睛一滞,有些佩服的说道。
“这些人中多儒生,难道这位涪陵公还掌管北郡文运?”
司徒刑看祭拜的香客中不乏身穿青衣,头戴文巾的儒生,不由好奇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