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台的喜悦溢于言表,以十分肯定的语气说“破董贼必矣”。
孙台与曹操年龄相仿,大朱广一轮不止。但两人却谈得很投缘。
正说到曹孙两军从“武关道”上来时,朱广的亲随在帐下禀报道:“奋武将军曹操及折冲校尉夏侯惇在我军营中等候。”
“知道了。”朱广随口应道。随即站起身来,揖个手:“诸位,我就先回去了。台将军好生养伤,待来日平了董卓,咱们须得痛饮一番。”
孙坚大笑:“一言为定!”
朱广点点头,径往帐外而去。孙坚起步就要相送,却被对方制止:“留步。”
当初在洛阳,曹操和袁绍一道撇下幽州军逃往豫州,但朱广一听说他到了自己军营,就立即辞别孙坚回去。
是他心胸宽广,不计前嫌么?
当然不是,其实这事根本就不能用恩怨情仇来定义。朱广非常清楚一点,那就是跟袁绍曹操这些人打交道,与和张辽高顺这些小伙伴相处不一样的。后者讲的情义,前者讲的利益。
你朱广算什么?
当时不过就是个杂号校尉,人家连天子都能撇下,何况是你?这还是在大家共事一君,同在一面旗帜下的结果,越往后,这种事情会越多。朋友翻脸就可以变成敌人,而敌人,也可能成为你的同盟。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就叫政治。
回到军营,见到曹操,朱广仍旧笑脸相迎,也不摆自己左将军的架子,仿佛根本就没发生过洛阳之事。而曹操也绝口不提,大家打着哈哈,一切如常。
但是和从前相比,还是有所不同。不论是朱广,还是曹操,都只谈公事,不叙私谊。而夏侯元让却一直闷着,除了见面时打个招呼,再也没有说过半个字。
说是谈公事,但曹操说的都是些“虚”的,比如回顾南军的战事,询问北军的情况,再赞扬了左将军几句,倒像单纯是为了见一面才来。也没打算和对方商量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这种没味道的谈话当然不会持续太久,坐了一阵,便告辞离去。
朱广仍旧亲自送他出帐,临别时,曹孟德飘然自去。夏侯惇停了片刻,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却到底没有说出口。
次日,北军将士按朱广的命令封锁长安各处道路要冲。马腾已经撤到了长安以西的槐里,但好像并没有要逃回凉州的意思。
朱广正纳闷时,部下来报,一支军队从西面而来,与马家军合兵一处,打的旗号是“征西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