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若有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章节目录 第十九章 《民报》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已经买纸质书的人多数都是三十岁以上,其实报纸也有相同,目前多数会买报纸的人也是三十岁以上的人……”

    随着金澜的话越来越入题,萧然并不去打断,只是继续聆听下去:“原本我们《民报》的销量一直很好,一度还曾经试过日销量百万份的记录,但是此时的市场份额却是越来越少,直到目前已经很难得可以保持在二十万份,但是这个数字还在持续的下跌之中!”

    说到这里,金澜一脸苦笑:“究其原因其实在于这个报纸行业的萎缩,原本报纸是国人对于时事民生众多大事的一个了解渠道,在国家不发达的时候甚至是唯一的渠道,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人们想要了解的大事只要一上网就可以看到了,那么报纸就得跟着变吧?这些年我们开辟了社论板块、影评板块、以及专门爆料明星的八卦板块、以及各种消费讯息和旅游咨询板块……”

    随着金澜的介绍,萧然也渐渐了解报纸所面临的局面以及改变,无疑金澜的改变是顺应时势的,如果只是像过往以报道国家大事的话,其实是很难跟各大网站竞争,毕竟随着手机的智能化,手指轻轻一划,世界大事尽在眼中。

    所以如果继续用以往的方式做报纸的话,就会面临着同行业,媒体行业以及网络行业的三层夹击,这无疑是不智的行为。

    但是求变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八卦板块的问题在于此刻娱乐圈非常低迷,根本很少有人去关注哪个明星的八卦,金澜又是一个有底线的商人,所以胡捏乱造的新闻他是绝对不用的,至于消费和旅游的咨询板块,也是特定的小部分人在关注。

    当然这个社论和影评板块的形式却是让萧然眼前大亮,事实上这的确是一个新的思路,每天有着无数的新闻和电影,但是除了看完报导之外,观众更多的是希望可以在这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是看到别人跟自己拥有一样的看法。

    正所谓一百个读者的眼中,就有着一百个哈姆雷特。

    同样的事件和作品,却可以拥有无数种看法,这无疑就是做到的报纸行业的差异性,找到没有竞争的市场就容易生存。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或许《民报》早几年就已经倒闭了。

    此刻就连徐光文也忍不住插嘴称赞道:“有机会你可以去搜罗一下《民报》过去的报纸,经常有很多社论和影评都是金澜先生自己动笔所写的,他的看法非常独到,而且分析得格外清晰有理,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看!”

    萧然也赞叹道:“金澜先生的确是有独特的思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