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75我来自未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章节目录 第26章 为造反彻夜未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分析并不代表能够解决问题,姚梵干脆从床上坐了起来,一双满负大志的眼睛洞察着房中的黑暗。

    “我所在的2011,中国的革命先烈们年纪轻轻干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创造了一个得来不易的国家逻辑与社会逻辑高度统一的现代国家政权,初步完成了人民民主形式的社会逻辑与国家资本逻辑的融合,可是在1875,我该如何改造社会逻辑?或者我应该利用这种固有的旧逻辑来首先实现对于社会结构的控制与社会实践的改造?然后再回头来改良社会逻辑?”

    对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思考社会是一种乐趣。但若是以造反为出发点去思考,却是一种折磨。

    姚梵此刻终于感受到了中国历朝历代钻研屠龙术的牛人们的那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煎熬。可是那些古代牛人们跳不出历史周期律,以至于他们在屠龙术上的研究方向,基本上是走政变流的路子,为高官显贵服务。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才第一次找到了真正的屠龙术。

    如果自己没有明确的理论为指导,姚梵实在没有把握无头苍蝇一般的去造反。难道,仅仅武装起义就行了吗?仅仅甩一下浑身的王霸之气就行了吗?

    姚梵实在闻不出自己身上有什么像王霸之气的特殊味道。

    于是当晚姚梵彻夜未眠,在理论上一步步推演了造反的步骤、着眼点和主要抓手,每一步的指导思想和纲领,应有的破坏和建设。第二天一大早,他红着眼睛跳下床来,研墨后用毛笔写下了《论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作为这一夜谋划的成果。

    姚梵面对迫在眉睫的这场天灾,不得不做出了提前造反的计划,他对于自己将要仓储上马的这项系统工程,完全没有把握。

    三姐见姚梵起床,连忙出去准备早饭,却不知道姚梵也在准备早饭……不,造反!

    从这天起,姚梵迅速行动起来,开始一步步的走向造反之路。他对成功完全没有把握,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

    因为姚梵上次离开前的嘱咐,贺万年已经帮姚梵寻到了一处大宅子,虽没有达到姚梵心目中北京那些王府般的左中右四进加上后房巷十几二十个院子,却也有九个院子纵横三进的相连着,靠着后院墙还搭有个牲口棚子可以寄养牲口,这牲口棚很大,养个五六匹马不成问题。

    “姚兄,这宅子就是即墨杨家的产业,之前一直是把这里分租给城里小工小贩居住的。这宅子虽然大,可是屋子都简陋的很,开价280两实在有些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