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被杨锐打断了,“少校先生,请相信这只是这个国家混乱的开始!其实也并不只是我这么认为的,袁世凯在贵国度假,难道不是出于这种考虑吗。”
“不,他只是私人访问。”盖温特有一种果不其然的感觉。他记得前面是自己再问他的,可现在却轮到他试探英国政府的策略来了。“米斯特杨,我还是建议你应该和平处理和清国政府的分歧。战争一定不会被各国政府所接受,特别是有德国参与的叛乱,英国政府将坚决反对。”
盖温特的话语隐隐有威胁警告的意思,杨锐并不把它当回事,即使是沪上总领事对他说这句话,杨锐也洒脱的很,英国人一向是务实的。他们并没有一个发神经的皇帝,只要形势变化,那他们总有一天会忘记之前说的话的。这便是民主国家的特点。
“少校先生,难道你今天找我就是为了做满清的说客吗?还是朱尔典先生有过类似的交代?”杨锐不以为然的道,只说的盖温特一愣,其实他只是一个情报官员而已。并没有权利做外交上的决断。他之所以说德国,只是因为刚才偷听到杨锐说‘德国总领事’这几个字眼,“坦白的说,我其实很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在扬子江流域建立一个独立国家,可是你们的那些大人物并不认可这一点,所以我只好另外再想办法。不过,因为上一次的失败。即使是有人资助我们,那也要在好几年之后才有起义的可能。少校先生。到那个时候,你觉得你说的话还有作用吗?”
“如果你和德国人走在一起,那么我的话依然有效。”盖温特有些理屈词穷了,只好拿德国人说事。杨锐不想跟他在这个事情继续争论,而是再问到:“少校先生,这一次来难道就是来告诉我这个的吗?”
“当然不是,”盖温特只感觉谈话似乎并不是按照自己预定的来,他心中暗骂一声该死,而后道:“米斯特杨,你们是不是对日本人很了解?”
绕了半天,终于说到正事了,杨锐暗骂一声,再道:“有些了解有些不了解。他们太过敌视我们了,所以”
听杨锐说的含糊,盖温特只好道:“我希望能从获得一些日本人的情报,当然,德国人的也可以。”
“有什么好处?”杨锐反问。
听杨锐一说什么好处,盖温特思索起来,道:“我能够给的东西并不多”
“是吗?”杨锐笑道:“可我们对于德国人在青岛的情况更加了解,包括他们的舰队、作息、船坞、炮台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帮忙建造的,我想如果你去打听怕是不方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