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欢庆、行容不恭,光绪震怒之下本想严办,但在那桐等人的求情下只是革职了事。
京中风云由此突起,明眼人都能看到,刚出山的光绪,当红的载泽、铁良,以及鹿传霖、瞿鸿机这些清流已经合成一块,齐心协力对准庆袁,要把他们掀翻在地,以前投靠他们的各地官员纷纷派人潜至京城,或是进了镇国公载泽的门,或是进了醇亲王载沣的门,载泽对这些送上来的银子来者不拒,而载沣则老实多了,不过有他福晋瓜尔佳氏,还有两个弟弟载涛、载勋。钱只会嫌少不会嫌多。
朝廷内部风云突变的时候,光绪更是趁慈禧殡天的时候大赦天下,其中除了大赦维新党人之外。更是大赦革命党人,其实这道折子是肃亲王善耆上的,他认为革命党人之所以屡杀不绝,还是因为没有立宪的缘故,现在朝廷实现立宪,那么革命党已经没有必要再行革命,赦免的名单里不光包括复兴会诸人。连同盟会诸人,甚至包括乱党魁首孙汶也在里面。当然,对于革命党的赦免不是直接取消抓捕文告。而是革命党人先到衙门里自首,自首之后才可完全赦免罪行。
除了赦免之法外,善耆还有一道折子说的是简办皇太后葬礼之事,认为现在天下百姓困苦。皇太后又素来爱民如子。大办特办只会劳民伤财,便是皇太后在天之灵也会不喜云云。此折倒是很对光绪的胃口,不过舆情重要,他只是命令葬礼按照规制办理,同时训斥内务府月支大多,需力行减免以充国库,另外以颐和园日常耗费太大为由,即行封园。内中宫女太监,或遣散或留用。最后还勒令内务府不得再新收太监。
肃亲王因为两道上奏在朝野赢得了贤王的美名,而光绪则因为减支和封闭颐和园在民间赢得了明君的赞誉。所有人都感觉,昔年带着大家变法的光绪皇上又回来了,特别是关闭颐和园大快人心,甲午战败时所有人心中之疼,很多人都说若不是修这院子,那甲午一战一定不会败给日本;国内如此,外国也是一片叫好声,他们认为的最重要的不是力行减支和封闭颐和园,而是不收太监,洋大人都认为残忍的割掉男人的那个部位是极为野蛮的行为,载泽在编纂官制局第一天就说到要废太监,但这关乎宫中几千名太监的生计,光绪最后只能下令不再收太监。
眼看着满清的皇位越做越稳,民心越来越定,革命党具都感受到了压力,不过最受不了的就是在京城里的陶成章了,上个月开会的时候他便提议立即举义,但总部说缓行,现在慈禧已死,还是说要缓行,这都要缓到什么时候?!
“焕卿,别气了。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