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陶成章居然是复兴会的,秋瑾神色一暗,道:“同盟会会员。焕卿兄,复兴会不是说要支持立宪吗,何曾想着要举事?”
秋瑾的反应在陶成章的预料之中,他道:“立宪为假立宪。革命为真革命,此革命方略而已。”
“确实如此?”秋瑾有些不信,又有些相信。毕竟要真是保皇党,那就不会把前明抬出来整肃会党了。
“确实如此。”陶成章点头道。
“可若是如此,其他革命同志便会对贵会有所误会,这革命势力如何才能壮大?”秋瑾不知道怎么就信了,顿时为复兴会考虑起来。
秋瑾问的问题其实也是陶成章一直想的问题,其实现在复兴会的人才大多是自己培养的,教育会下面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革命党。少量外部人才也是复兴会会员亲自找上门去做工作,拉人入会。对于慕名而来的投奔者,从今年开始。政审工作更加严格了,即便通过也是外围人员。但陶成章一直在北京负责暗线所以对这些都不知道,他无奈道,“哎。会中在下一局大棋。对于如何吸引革命义士会有全面考虑吧。竞雄兄,同盟会最近可要举事?”
“举事,我是想举事,但奈何其他人都缩在东京不回来,再说会中俱是虎头蛇尾之辈,即便回来,也毫无用处。”秋瑾只把陶成章当自己人,在东京她和陈天华最谈得来。甚至有人谣传两人之间有私情,但陈天华一死。她只觉得再无知心之人,此时见到陶成章,顿时又只觉得他是难得的知己。
“竞雄兄,要不入复兴会吧。会中虽然纪律繁多,程序复杂,但光复华夏之希望,非我复兴会莫属。”陶成章对秋瑾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认同,见她不喜同盟会,便想邀她加入复兴会。
“可复兴会何事才能举事?”入何会秋瑾都不在乎,她要的是早日杀尽鞑虏、光复华夏,要不是担心自己身弱体虚误事,她上个月早就北上和方君瑛等人会合刺杀鞑虏了。
“慈禧死后便一定举事!”陶成章斩钉截铁的道。
同在中国公学,同样的一个问题,冯特民面对提问的田桐和胡瑛,道:“慈禧死后三年之内,便一定举事!”
“可慈禧何时才能身死?”三年是一个清楚的概念,可一个人身死的时间却是不确定的,田桐不由的担心起来。
“即使慈禧不死,我会也必定在五年内举事。”冯特民只好说另一个时间表,为了让会员有个期盼,复兴会后面又加定了一个五年举义时间表。
“为何要五年?”胡瑛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