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的事情,rì本那边还是很急的,他们是想今年秋季开学的时候这套书最好能作为大学的教科书,而且还希望能邀请竟成去rì本讲学,不知竟成意下如何啊。”
杨锐心里打了一个突,心想我中国人还没有教会呢,怎么会去教你rì本人,就是天天吃稀饭也不想去rì本那鬼地方。哎,中国的大学少,好的东西出来,中国只有一千个人在学,rì本却是有十万人在学,这样算下来还是吃亏啊。怎么办呢,不给是不行的,已经写出来了,而且西方哲学史也马上完本了,国际贸易和金融学这两本字数不多,也是可以很快弄完的,而且合同已经签了,哎,自己忙活半天到头便宜了rì本人,真是幸好营销、财务、车间、物流、质量这几本硬货没写,还是存着吧,保密使用!
谢先生见杨锐明显在走神,不好打扰,只好喝了口茶,慢慢等待。半响杨锐回过神来悠悠的说道:“谢先生啊,我现在一礼拜只上四节课都感觉累,到rì本更是水土不服的,不去也罢啊。”
谢先生见杨锐似乎又什么心事,当下就准备速战速决说道:“竟成啊,rì方开的条件是希望和我们书馆的上次和你谈的第二批书的条件一样,你看这样好吗。”
杨锐想了一想问道:“谢先生,rì本有多少大学?”
谢先生不明白杨锐这样问道意思,对于rì本多少大学他是不不知情的。
杨锐也知道他不知道,就自顾自的说了:“我其实也不知道,按照推测看,现在rì本的大学和商学专科的人数应该是中国的几十倍甚至更多,现在中国就只有南洋公学开了个商务班。面对这样的市场所以我和贵馆基本没有讨价还价,但是rì本和中国不一样,商业的更为繁荣,学校也更多,书自然会卖的更好,那么版费也是不同。谢先生是不是可以把我的话转告一下呢,看看对方会说什么?”
谢先生也明白了杨锐的意思,毕竟在和书稿谈判的时候,杨锐基本是没有做什么要求的,很好说话,对比中rì两国的情况,如果以这样的条件转给rì本人还确实是有些吃亏的,也没有多说什么,当下告辞而去了。
杨锐在他走了之后心里越想越气,自己白忙活了,全便宜了rì本人,nǎinǎi的。等下就去找蔡元培,跟他说自己改主意要去南洋公学上课,让学校排课。能教出多少学生就教多少学生出来吧。
当天晚上蔡元培接到杨锐的传话,不由咦了一声,上次不是死活不去的吗,怎么现在又转了xìng子了,前天刚红着脸回绝了张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