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突然奇思妙想起来。
什么是比等待更煎熬的事情,毫无疑问,漫长的等待。如果给“等待”这个词汇加上一个定语,几乎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否决“漫长”这个形容词。我们并不像想象中的有大把时间漫长等待,事实上,人类的时间很少。七十年,或许是一百年。而“漫长”这个词,却意味着遥远看不见边际。
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吉尔-马尼拉想要成为一名不失务实精神的记者,所以选择加入以严谨著称的《华盛顿邮报》。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吉尔发现“务实”在报业行业中,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当他还在费尽心机的去证实一件新闻的真实性的时候,同僚已经将其写成了新闻稿,发表了出去,人们在街角巷陌谈论,吉尔的证明成了无用功。按照主编的话说:新闻界是一个追求时效性的地方,它不是法院,不强求真相,我们只要速度就好了。
年纪的吉尔认为如果报道出的是一条假新闻,会损害报社的声誉,他据此反驳,最后得到了一个回应:假新闻?报道出来的东西就没有假新闻,如果事后发现与真相有出入,我们还可以修饰修饰,实在不行还可以道歉,如果事事落于人后,没人会买你的报纸。
吉尔不相信这句话,但之后的事情却清楚明白的告诉他,主编说的没错!
《朱诺》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那些叫嚣的最早最厉害的报纸获得了大量读者的青睐,报纸销量上升了百分之二十。老板们在欢呼,他们在宴会上打开香槟,庆祝辉煌的胜利,至于真相?谁关心这个。那些掩藏在迷雾之中的东西,只要迷茫不会拨开,就不会轻易示于人前。
吉尔很不幸的错过这次机会,他没有赶上《朱诺》事件的大潮,只能是沦为了大潮的牺牲品。
务实是没有用的,只有时效性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在事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过后,最开始叫嚣的报纸又以最快的速度变换了嘴脸。他们抱着那个华人的大腿,摇尾乞怜,说着一些恬不知耻的道歉和歌功颂德的话。于是报纸的销量再次上升,老板们又在宴会里开起了庆祝的香槟。
道歉也是一种艺术,吉尔明白了这一点。
但很不幸,他当时还想着要去多伦多亲自看一眼《朱诺》,在即将走上飞机的时候接到了主编的电话:
“你被调往纽约了!”
“什么?”
吉尔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纽约!多么令人恐惧的城市。吉尔最不想去的地方。
“你被调往纽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