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鉴宝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章节目录 第七百七十四章 顶级料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古代的料器有普通器也有珍贵器,而楚琛正拿在手中的这只笔筒,就是料器中的顶级货色。

    此笔筒高度只有7.2厘米,呈圆筒形,直口,平底。涅白料胎上绘珐琅彩。图案在器物上环绕一周,展开则是一幅山水画卷,构图有密有疏,水面的辽阔,林石的繁密,形成了巧妙的对比。底刻双方框,内刻乾隆年制楷书款。此器玻璃胎光滑亮洁,温润如玉,绘画笔法细腻传神。

    玻璃料胎画珐琅是由铜胎画珐琅展而来,但比铜胎或瓷胎珐琅来说,技术要求极高。因为玻璃与珐琅熔点非常接近,在绘画焙烧的过程中,若温度低了,珐琅釉不能充分熔化,则呈色不佳;若温度高,胎体变形,即成废品。

    乾隆初御坊画珐琅工艺展至顶峰,乾隆二十五年(176o年)后御厂产量骤减,工匠们再没有像早期的创新意念,再也没出产如此器一样的精品。

    料胎画珐琅是宫廷作坊独有的技术,而产品非皇家不能拥有,更显皇家尊贵的身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一件和此器差不多大小,上面绘有五老图的料胎画珐琅笔筒,不过那一件源自希普斯理。而此器楚琛就不知道沃伦到底是哪得来的了。

    不过,楚琛觉得从189o年米国出版的一本希普斯理的著作来看,此器应该和希普斯理的那些收藏一样,都来自一组稀世的小型料胎画珐琅器,这些器物应该全部由当时的画玻璃名匠精心绘制。

    这批料器全都透白如白玉,器上的珐琅彩展现了清初展出来的丰富颜色系列。画珐琅图案不但构图巧妙,而且画功纯熟,笔触细腻精确。

    楚琛根据以前看过的一些学术资料判断,这些器特应该都来自于清初宫廷玻璃制作颠峰时期的作品,源由是康熙皇帝敕命成立玻璃厂。

    该玻璃厂如其他御用作坊一样,由内务府造办处管辖,负责制作、维修、保管皇家器物。内务府为清代最大的政府机构,辖下造办处的主要作坊最初设于养心殿,1691年大部份迁到慈宁宫后,仍沿用旧称“养心殿造办处”。

    创建御用玻璃厂的关键人物为德国传教士纪瑞安,1655年他出生于巴伐利亚的维尔茨堡,1673年进入修道院,1683任命为神父。

    他曾在德国黑森林地区施佩萨特、施泰格林山作修院神父。当时施佩萨特就设有逾五十间玻璃工场,纪瑞安应在该处获得制作玻璃的技术。1691年纪瑞安远渡重洋到中国,1694年先抵澳.门,期间修理过航海中损毁的光学仪器镜片,他的才能因而获得当地官员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