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不绝说上一二。疼爱她的父亲经常被她孩童式的奇思妙想所打动,常常为她身为女孩而惋惜。父亲经常炫耀似的任她在部下面前卖弄、表现,尽管都是纸上谈兵,但这种经历也培养了木英的军事素养。父亲带领她转战关外其间,她又亲身经历了十几场战斗,尽管战斗规模不大,她还是学到不少实战经验。
看着陈大芬、李冬娥绘制的地形图,木英研究了许久也没有找到消灭鬼子的有效方法。鬼子炮楼据点设置在小山丘上,周围的一切都在鬼子的视线之内,部队无法隐蔽接近。如果强攻,四周都在鬼子居高临下的火力网控制之下。再说眼下手里的兵力只有不到一百人,这里边还包括三分之一的女兵,而鬼子和伪军的总兵力将近二百多人,单凭兵力就比鬼子和伪军少一半。如果强攻,部队肯定会吃亏。既然强攻不行,那就只有智取。木英决定利用鬼子远离炮楼据点到山谷训练的机会,暗中埋伏人马,打鬼子一个措手不及。
木英召集张华、赵中军、金娥等士兵代表商讨作战方案,陈大芬、李冬娥也列席了会议。女兵们维木英是从,对她的决定绝对服从,金娥等女兵坚决支持木英的决定。
张华和赵中军却反对木英准备攻打鬼子的决定。他们认为:第一,部队刚刚拼凑起来,没有进行训练和整合,战斗力不会很强,部队的攻防根本谈不上配合与协调,攻击力会大大被削弱。第二,许多士兵都与鬼子兵真刀实枪的交过手,单凭区区一百多单兵素质不一的男女士兵去攻击几十个训练有素的鬼子兵,肯定会吃亏。第三,刚刚投诚的伪军是否真心抗日打鬼子还是未知数,如此草率地把部队带到战场,刚刚投诚的伪军在危急关头极有可能会发生哗变。如果他们临阵倒戈,部队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第四,关东军的机动能力很强,如果不能一击而中,战斗出现了胶着状态,就有可能被鬼子包围,部队同样会面临灭顶的危险。第五,即使部队侥幸取胜,负伤的战士也不能很好地得到安置。
面对多数人的反对木英没有退让,她详细地介绍了鬼子的活动规律。她强调这次战斗不能打成攻坚战,部队要寻找战机趁鬼子麻痹大意时打鬼子一个措手不及。她告诉大家此战的目的是消灭鬼子的有生力量,为无辜的百姓报仇。当然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她也一再保证,如果找不到有利战机,她不会莽撞行事,她不会陷弟兄们于险境。张华、赵中军见木英态度坚定,只好保留意见。木英吩咐大家向手下弟兄传达自己的决定,做好战前动员工作。
弟兄们正沉浸在即将进北京城的兴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