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兴四年,西晋灭亡,晋室南渡以后。北方完全成了胡人天下,昔日发出“犯强汉者虽远被诛”口号的汉人顿时多灾多难,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甚至被胡人称为两脚羊,成为他们地食物,直到汉人英雄冉闵发起绝地反击,起兵反抗,屠杀近百万胡人,汉人才逃脱了被吃和灭绝的命运。
冉闵虽然最后失败被杀,但胡人也看到了汉人的反抗力量。汉人的地位才稍高一点,却仍然生活在最底层,为各个交战的胡人政权提供粮食。被残酷压榨,后来由于战事频繁,鲜卑人自身兵力不足,需要汉人参军,汉人为了鲜卑人的政权奋战疆场,开始形成各个军人世家,而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在延兴二年地全面汉化,包括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方面也向汉人看齐,汉人的地位才真正得到提升。
北魏分裂后,大周延续了汉化政策,只是鲜卑人依然占据着朝中大部分权力,到了今天,汉人终于可以和鲜卑人平起平坐。这份大丞相诏令一下,整个北方的汉人都欢欣鼓舞。盛赞大丞相的英明,鲜卑人的势力进一步遭到削弱。
相对于这个诏令,杨勇却更看重于独孤氏给他的一封家信,信中提到杨英嫌自己名字不好听,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广,广者,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广者宽阔,渊博,志果然比单纯夸赞容貌的英字要好上十倍,百倍。
独孤氏对二儿子自己改名为杨广非但不在意,反而非常高兴,在信中对杨广大大夸赞一番,杨勇看完独孤氏给自己的家信,却是呆呆地发愣,心中汹涌的翻滚着各种念头。
这几年的相处,杨英只是他后面的一个跟屁虫,让杨勇都差点忘了这个对自己地位威胁最大地弟弟,认为或许历史已经改变,只要自己小心,杨英不再会对自己产生太大威胁,只是该来的还是来了,虽然只是一个名字的小小改变,这个名字的冲击却比杨勇初次得知杨坚的身份时还要震惊。面对着皇帝的宝座,亲如父子也不免猜忌,何况只是兄弟。
这次杨坚对自己弹劾杨素之事轻描淡写,给齐地的官员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他们可以越过冢宰府直接面对朝庭而不担丝毫责任,杨勇的权力等于大受约束,这未尝不是杨坚怕儿子权力太大的原故,或许杨坚现在还不至于不信任自己地儿子,只是单纯的防备而已。
既然父子都不能信任,又安然奢望自己以后能打消杨广夺位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