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派人抢救出来地东观藏书中还真的有这样的法律条文。
汉灵帝在当政时期,为了抑制总喜欢给他找麻烦的党人。就颁布了《三互法》这样的法令,规定了本州人不得当本州刺史,本郡人不得当本郡太守;儿女亲家不得到对方的故乡当官;两州人士不得同时到对方的州里当刺史。如此一来。张辽就有了不在并州为官的依据。虽然蔡邕曾经上疏极力反对这项法令,朝中大臣也纷纷附和,可是当时早已经受够了党人唠叨的汉灵帝下定了决心,此项法令最终还是被颁布了下去。
其实此事在张辽眼里倒是十分正常,平心而论,《三互法》确实有利于肃清吏治,防止官员以权谋私。虽然异地为官不可能完全彻底地根除贪官,但是却能使贪官的犯罪成本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员的贪污行为起到了抑制作用。
最关键地是。他不能因为这些细节没有做好而引起曹操的“关注”。
果然。张辽在说话地同时暗中注意着草擦地表情。当他说到希望调离并州地时候。曹操地脸色有极细微地轻松。这使得张辽更加地放心了。
“文远。这有必要吗?”曹仁不解地说。
“子孝。国法如此。我等身为官员。自然也不能违背。”张辽笑道。
“国法?”曹仁等武将愕然。他们虽然也通读典籍。可哪里会关心一些细节上地法令。即使这条法令引起了朝堂上地争议。那也不是他们关心地范围。
“诸位将军。文远说地是先帝在位时颁布地《三互法》。官员不得在家乡为刺史。不过那时候除了冀、幽两州。其他各地均对此法令有所抵制。”郭嘉向众人解释道。
夏侯渊皱着眉头说道:“文远。即是如此。那又何必理会。我军中将领。熟悉北方胡人者唯有你和子龙。子龙资历尚浅。你……”
夏侯渊话还没说完。就被张辽抬手打断。张辽说:“妙才兄,资历是可以历练的。国法却是不能够违背的。何况主公自己就一直严格执法,我等亲族、部属又岂能让主公为难?”
曹操闻言一笑,说道:“好你个文远,说你的事情,如何又拐到我的身上?”
“主公,你身为豫州谯县人,可是从来未曾在豫州为官。即便如今主公权倾朝野,曹氏和夏侯氏也无人在豫州为官。这难道不是主公刻意为之?《三互法》虽然在先帝时为党人所反对,但那些党人也不是圣贤,他们地反对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丝毫没有一点公心。老实说,我本人还是认可《三互法》的,这种涉及亲属关系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