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直接干预下樱孩的都是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至于其他的诸子百家,包括兵书在内的典籍则樱孩了一部分,分给郑玄、曹操、荀彧、张辽等人将各自所需要的书收于各自的书房。
糜家则将书通过自家的渠道向其他各地铺货,糜竺因为担任了曹操的从事一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处理政务上而将家中的生意全部交给了自己的二弟糜芳。
对于这个在历史上出卖了关羽的糜芳,张辽对他并没有什么恶感。这不但是因为张辽见惯了后世的人才跳槽,更是他本人对关羽这个被后人捧上神坛的“武圣人”没什么好感。现在因为张辽的出现,刘备被赶到了江东去和孙策为敌,再也没有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机会,虽然这原本就是罗贯中编造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张辽和关羽算是私交不错的朋友,而我们现在的这位张辽,他除了给关羽的身上留下了一条伤痕外就和关羽没什么关系了。
在襄阳附近的鹿门山中,著名的鹿门书院就在此处。这鹿门山位于襄阳城东南30里处。故老相传光武刘秀曾与近臣习郁在此梦见神鹿,命习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鹿门山与岘山隔汉江相望,山上树木林立,泉水清澈,幽邃寂静。
而此时,荆州士子以一登鹿门山为荣,原因无它,只为能一见隐居此山的荆州大儒——庞德公。若是能得庞德公赏识而拜入其所创的鹿门书院,更被荆州士子引为三生之幸。但可惜的是,庞德公此人择徒极严,非天资聪颖、勤学善思、品性良纯者,纵使出身再如何显赫,也休想入得鹿门书院。但饶是如此,四方士子仍然趋之若骛,鹿门山下文人儒士来往络绎不绝。
这时的鹿门书院中,学子们正在自行修业,而在后院的一个草亭中,摆着一席一案。两名素衣儒士隔桌案相对,盘席而坐。一人五旬开外,相貌肃然古朴,须发微白,有鸿儒之风,另一人则约在四十岁上下,相貌清雅隐逸。
“庞公,曹孟德此举甚是厉害啊!”那四十岁的男子说道。
“德操过虑啦!曹孟德此举固然有为其张目之嫌,却实实在在的为教化百姓做了件事实。若非如此,你以为康成公会如此轻易的做那个大祭酒嘛!”那老者回答道。
原来这两人就是荆襄之地的两位名士,老者是庞德公,而那四十岁左右的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将庞德公的话在心中微微一想,笑着说道:“确如德公所言。无论曹孟德怎么做,最终都是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