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毫无疑问。”
章程脸色一正,煞有介事地说:“弗拉基米尔先生、德米特里先生,虽然才来几天,但我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和这所大学。尤其那些学生,非常出色,我认为应该给一个机会让他们发挥想象力、热情和创造力,为技术带来革新,让世界从此变得不同。”
“那您有没有想过怎么让这一切变为现实?”
“我只是提出了一个建议,具体方案集团技术部和欧洲公司正在研究。或许二位不太清楚,我们在技术上的投入一直是不遗余力的。如果不出意外,集团应该能筹措一笔资金,用于设立圣彼得堡nb软件实验室。”
圣彼得堡最不需要的就是实验室,真要是专注于搞研究,市政府管谁收税,更不用说提供就业岗位了。
与想象中有些出入,小普忍不住问道:“实验室?章先生,设立一家公司不是更好吗?”
“抱歉,我天天在实验室,所以不管搞什么都想以实验室命名。弗拉基米尔先生,您说得对,开一家公司更合适,毕竟投资总要有回报,否则会像香港nb实验室和柏林nb实验室一样成为一个无底洞,而且只能惠及极少数人。”
学者要比商人好打交道多了,小普一阵狂喜,乘热打铁地说道:“我们或许可以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
“与市政府合资?”
“市政府正在进行私有化改革,章先生,我是指贵集团与圣彼得堡企业家或者合资。坦率地说,市政府亟需一家合资公司。就像柏林市政府欢迎贵集团投资柏林垃圾焚烧电厂一样,以此吸引更多外资。”
章程将信将疑地问:“弗拉基米尔先生,难道圣彼得堡还没有一家合资公司?”
小普重重点了下头,倍感无奈地苦笑道:“没有,尽管我们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但迄今为止仍没有一家外国企业前来投资。”
小梅接过话茬,满是期待地说:“章先生,如果贵集团能作出榜样,那贵集团必然能享受到市政府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章程乐了,哈哈一笑道:“有优惠,我想弗朗索瓦先生肯定会对此感兴趣。”
事情有门儿,小普一反常态地开起玩笑:“弗朗索瓦先生非常难缠,章先生,我们更喜欢跟您打交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