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六章 借力打力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下不乱,居然搞了一个正反双方现场辩论。

    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分析师顾常生某种意义上代表港府,代表金融业,代表几大地产商。

    任务重大,他自然不能让nb电气得逞,主持人话音刚落便接口道:“恕我直言,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香港从来没有工业化过,根本不存在‘去工业化’这一说。众所周知,香港的优势在于良好成熟的法制、自由港、零关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半人能熟练掌握英文和中文这两大重要语言,教育、文化、贸易、信息等都很发达,具有良好的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所以金融业和服务业才是香港的支柱。”

    言论自由,左中右能发出声音,而且每个行业内的观点都不尽相同。比如对面的王教授,尽管他来自港大。但与绝大数工科教职员的立场截然相反。

    吴金华舌战群儒,当即反驳道:“顾先生,您这个观点我不认同。香港不是没有过工业化。而是没有全面工业化。服装业、塑料业、电子业,我们曾经辉煌过,甚至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这里我有一组数据,十年前。本港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有99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42%。十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跌至55万,比率降至38%。本地工厂规模不断缩小,制造业从业员不断递减,大量工人成为失业者,昔日繁忙的工厂大厦不断被关闭,这就是‘去工业化’的结果。”

    “要有那也是轻工业。”

    王教授接过话茬,侃侃而谈道:“香港山多地少。要保护环境,把金融和服务业作为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欧洲有很多小国都是靠这个发达的,比如卢森堡、瑞士、比利时。而且我们比他们更具优势,是亚洲的物流中心,是世界重要的港口,机场和港口的繁忙程度都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

    还教授呢,说话不经大脑,吴金华差点爆笑出来,立马给刚从欧洲回来的部下使了个眼色。

    张婷秀微微点了下头,大大方方地说道:“地少不能成为‘去工业化’的理由,新加坡人口300万,只有香港的一半,面积比香港更小,却有很多工业产业,比如石油化工、海工造船、生物制药、电子半导体,这些在全球都有一定份量。

    但香港呢,找不到一点像样的工业,完全靠金融和服务业过日子。由于制造业缺失,经济过分依赖第三产业,容易受国际经济环境及金融市场波动影响,这种产业结构是非常脆弱、非常危险的,几年前的股灾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