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就必须等待一定时间才能够正确知道,这就是滞后性产生的原因,然后,为了得知这个正确的“知”他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无法再知道其他自己所不想知道的“知”。这就是局限!
话虽如此,这样的局限还是太小,毕竟在这三天里司马靖所做的事情就绝对会被知道,而阮绪的介入也必然会被知者所防备,所以……
真正要争取到的并不是让知者被阮绪这个变数所打倒,而是他接下来将会做的一件事。
交换着知道关于阮绪和我的“知”,知者知道一切能力的局限性——滞后性已经可以确认,如果可以让他频繁地切换想要知道的东西的话,那么这个局限性所带来的破绽将会越来越大。
司马靖不知道自己此刻的想法是否会被知道,不过即使被知道了也无妨。
毕竟,如果刚才的想法被知道了的话,那么知者的应对方案很有可能是专注地监视着我,即知道所有关于我的事情,那样的话,阮绪的布局就成为了变数,这样子的话,虽然着重点不同,但是自己的局依旧还是成功了。
只是知者杀人的理由依旧不清楚,那个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说是罪的话,那么那个杀死那个日本人的动机已经明了了,但是其他人呢?除了一些人类固有的陋习以外,其他人貌似并没有犯下什么深重的罪孽……
况且与知者为敌,怎么想都有一种自杀的意味,毕竟知必胜智,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如果真的要和对方对抗到底的话,那么那个力量是必须借用的。只是……自己和对方并无任何交情,甚至可以说素未谋面,究竟凭什么提出这样的请求?
不,可能性还是有的,毕竟那个家伙很有可能已经在暗中开始帮助我了。不过为什么不直接出现在我的眼前呢?莫非有什么难以说出口的苦衷?
想到这里,司马靖不禁笑了出来,如果那个暗中帮助了自己的家伙有苦衷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有苦衷的人拥有的不是苦衷,而是比苦衷更强烈的东西了吧……
(这里,可能有些人不明白怎么会突然冒出个暗中协助者,不过如果把时间退回到司马靖与知者的第一次对抗,那么多少可以猜得出来吧……别告诉我你还是不知道啊,再说下去就变成剧透了,本来就指望着留几个疑点撑点悬念,刚才那么一说,估计全部都被知道了……众:我们又不是知者……)
……
……
在司马靖思考的同时,另一方面,知者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