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其中的艰辛是李改无法体会到的,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改成功在c市降生,这让李改的父母还有亲属都十分高兴。
李改是父母的独子,从小就看的比谁都重,李改两岁那年成功和母亲从穷山沟调出来,来到了牛家堡生活。
当时一家人还分配到了一个筒子楼,一室一厅的房子,从此李改一家就迎来了幸福的生活。
所谓筒子楼就是一线通的房子,房子分三层,最中间是楼梯间,每层都有八个住户,每个住户的房间都是一线排开,中间是过道,两边分别是住房和厨房。
厕所是公用的在每层的最后面有两间厕所,李改一家分的不是很好正好靠近厕所最后面的一间住房,这是田晓丽唯一不满意的地方。
80年代初期,李改一家生活是非常幸福的,由于单位效益非常的好,福利就跟着上升,当时的生活必须品几乎每月都有福利发放。
什么油盐酱醋呀、米面呀、糖呀、工作服呀(当时的生活水平都不高,能穿着工作服出门也是一种普片现象,没人会因为你穿工作服出门而笑话你,反而因为你工作服上面绣了工作单位的名称而被人羡慕嫉妒恨,当然那是要你的工作单位效益好)等等。
特别是单位的双职工,发什么都是双份,羡慕死那些单职工家庭了,生活上不愁吃穿,就连洗澡和开水供应都是单位免费服务,那么剩下来的工资,就要找机会花了。
之所以要找机会,因为当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还是以实施计划经济为主,虽然在城市生活,那些高档消费品还是要凭票才能买到的。
你比如说28式国产自行车,进口飞利浦牌女式自行车,进口彩色电视机,进口冰箱,凤凰牌缝纫机,上海名表,傻瓜照相机,等等等等。
这些当时的高级货,李改在5岁那年就都拥有了,特别是田晓丽,从工作起的人生三大目标,缝纫机、调到好单位工作、纯金项链,李国华都帮她实现了。
那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城市中的好单位工人,李改从小就生活在无忧无虑的日子里,3岁就会看电视了,特别是有彩色电视机后。
当时李改住的筒子楼还没有几家有彩色电视机,一些和李改同龄的小伙伴,一到晚上6点半放动画片的时候,李改家的小小客厅就围满了小孩。
李改当然是坐在家中唯一的单人沙发上看电视,其他的孩子或从自家背来的小板凳坐着看,或者站着蹲着看,有的就干脆坐在地上看,唯独李改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