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的时间,一直在坚固这条大堤,几千人吃喝拉撒睡全在此地,每天三十五度的高温,进行着高强度作业,中暑昏厥成了平常事,醒过来又继续战斗。作训服已经破得不成样子,裤子撕成一条条的。每个人都是皮脱了几层,浑身上下疼得不敢碰,还要继续扛着麻袋奔跑。
四天后,又去了另一处堤坝。在这里,一连和营里会合了,大家的样子都是彼此彼此,谁也不比谁好看些。这一段大堤是险情最严重的,也汇集着最多的部队,几个师的官兵已经在此战斗了数日。然而洪水面前,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几万人眼睁睁看着管涌造成了溃堤,辛辛苦苦垒成的沙袋坝被洪水轻而易举卷走,水流汹涌而下,就好像黄河壶口瀑布,奔腾着冲向下游城区。在他们眼里,此情此景不是壮观,而是悲壮。
此时单凭双手和沙袋已是螳臂当车,现场征调了几条三十吨的水泥船,推进缺口,被洪水卷了几个跟头就消失了,一条五十吨的大船也转眼没了影。岸上几万人屏住呼吸看着,一艘五百吨的铁驳船被拖来了,推下水后,翻滚了几下,终于卡在缺口上,汹涌的洪水顿时被扼住了咽喉,只剩几条水龙从隙缝中喷出老远。
岸上是一片震天的欢呼,所有人又奔跑起来,打桩的打桩,封堵的封堵。还有一些小缺口,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阻挡水流,争取筑堤补缺的时间。惊涛拍得人无法呼吸,有人沉入水中,被身边的战友拖起来,互相挽着胳膊筑起人墙。
他们只有十八九、二十出头,羽翼未丰的年岁,很多人在这个岁数还离不开父母,而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别人的家园。有些人说他们是傻大兵,拿着不够别人吃一顿饭的津贴卖命,也有人骂纳税养了一群废物。可是在危急关头,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永远是这些人,豁出自己的命,撑起一片天。
险情排除后,从水里爬上来,张昭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想动,身边是和他一样的战友们。后勤的送来给养,拍拍他,把水和吃的放在身边。没人起来吃饭,都累到了极限,倒下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睁开眼,发现有人蹲在自己身边,地上放着酒精和纱布。他抬起头,看那个小卫生员拉着他的左臂,可是自己完全没有知觉。
“你干嘛呢?”他开口,声音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卫生员给他手上缠上纱布,捏着他的手指,问:“有感觉吗?”
“没有。”
“手掌呢?”
“也没有。”
她又按在他小臂上,“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