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的时候张昭和小亚去了东北。
路上张昭问:“你爸你妈还真同意你跟我出去?”
“他们也不在家,我爸他们科室组织去海南了,我妈一起去的。我说要跟朋友出去玩,就没跟他们走。”小亚说。
张昭好奇,“你告诉他们跟什么朋友出去玩啊,他们这么放心?”
小亚瞪他一眼,“反正没说是跟你。”
张昭家祖籍在东北,这趟来之前,老爷子交代他抽一天去拜祖坟。“出来大半辈子再没回去过,不知道老宅子什么样了,再回去就是落叶该归根的时候了。”爷爷这么念叨。于是下了飞机,张昭包一辆车先奔老家。
那真是个偏僻的地方,在山沟里,司机都打听了好几回道儿才找着,以前那地方叫靠山屯,现在是一派砖瓦房的新农村景象了。张昭跟人打听老张家住哪,人说这村里一半都姓张,找哪家啊?张昭也犯愁了,当年他爷爷二十岁就跟着部队抗日去了,现在村里的人恐怕都不认识。村民们特热情,几个叔伯大婶带着他们去村长家,村长的爹是老人儿,备不住能记着半辈子前的人事。
在村长家见到村长爹,张昭问了好,报了自己爷爷的名字,村长爹念叨着,忽然咧嘴笑起来,脸上皱纹都挤到一起,拿旱烟袋敲着桌面儿说:“大柱子!你爷是大柱子!”老头站起来对众人说,走走,上东头百顺家!一伙人乌泱乌泱就往百顺家走。
到了村东头,早有小孩子腿快去百顺家报信了,有个样子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汉子站在自家小院门前,正往这边张望,看见人来了赶紧迎上去。张昭喊了声叔,村长爹说:“哎,这可错了辈儿了,他得喊你叔,你爷爷辈份儿大。”百顺张口就叫叔,搞得张昭特不好意思。百顺又冲小亚叫婶子,小亚脸腾地红了,张昭说:“这是我对象,还没结婚呢。”百顺憨憨地说:“早叫一声也不怕的。”
村长爹拉着张昭坐百顺家炕上,缕着亲族关系,百顺是张昭的爷爷的爸爸的弟弟那枝儿上的,张昭的爷爷还有几个姐妹,早年都嫁到外面去了,这村里就属百顺家是最亲的亲戚了。
村长爹说:“你爷年轻时候跟部队一走,就再没回来过,过几年你奶奶带着你二姑也走了,你二姑走时候还穿开裆裤呢,那会还没你爸。你爷现在啥样了?”
张昭说:“老头身体倍儿棒,现在吼我和我爸还中气十足呢。”
村长爹说:“岁数大了火气得消消,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张昭说:“他不肯歇,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