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张参谋长那点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小时候院里放电影是件大事,那时候电视还没普及呢,晚上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一有放电影的附近人都来了。早些年就是那几部革命片来回放,也有国外的,七十年代的《列宁在1918》、八十年代的喜剧战争片《虎口脱险》《王中王》,里面的经典片段直到很多年后还让人记忆犹新,上译厂的配音也让那些对话充满喜感。那时候说电影里的台词是件时髦事,孩子们还会互相比,看谁记的最多。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告诉瓦西里,布哈林是叛徒!”

    “别以为三千八百万人做同一件蠢事,这事就不蠢了!”

    “我的车哪去了?”“别担心,两天以后你就说车被偷了。”

    后来港产片引进大陆着实风靡了很多年,孩子们逐渐长大,模仿的对象从过去的革命英雄变成了《英雄本色》里的发哥,那句经典的“我就是神,神也是人”俨然成了那个年代的口头禅。男孩们还会自以为很酷地靠墙装出颓废样,然后说一句:“黑道这玩意儿,沾上了一辈子都麻烦。”

    十几岁的时候,很多男孩已经比他们父辈长得还高,更加躁动,给战士们用的单双杠附近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话题也净围绕着打架技巧。打架似乎是大院孩子的传统,他们遗憾无法像祖辈那样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沙场,也无法像他们的父亲参加自卫反击战上过老山前线,他们骨子里仍然涌动着征战的欲望,却没有发泄多余精力的出口,于是经常跟院里的战士们发生冲突。这附近几个大院都是机关兵,主要任务就是后勤开车警卫还有照顾老首长,也是二十岁不到的大男孩,平时日子太舒服了就爱惹是生非,于是两方人马经常碴架。有时候战士人少还搬救兵,直到军务参谋赶来把人拉开。看看这帮小子都是院里的子弟,也不能处罚他们,只好跟上面汇报,把人都放了。晚上回家自然又少不了老子们的一顿暴揍。

    好在男孩们对打架的热情没有持续太久,十五六岁情窦初开的时候,目光又被身边的女孩吸引了。精力浪费在打架上太可惜,于是收敛了躁动,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形象,在女孩面前也知道要摆出一副温文尔雅的做派。

    张昭见到惊为天人的李小亚,是在他高一那年暑假。每到夏天,大院的游泳池就成了瞧美女的地方,连战士都爱往那凑。那会的孩子虽然不像现在这么早熟,但多少也有了懵懂的男女意识,男孩想约中意的女孩去游泳一般不会成功,女孩扭扭捏捏地,穿那么少多不好意思啊。一般五六个男孩好说歹说才约得动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