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执掌盛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瞒天过海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尽管大唐朝廷内部还是有一些反对出征的声音,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唐远征军的筹备工作,用皇帝的话来说,朝廷里不论什么意见总是会有不同的声音的,有反对派总比一言堂要好。况且在这个水特别深的地方,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在送走薛绣以后,李瑛美美的睡了一觉,这一觉睡的特别舒服,一直睡到日上三竿。在昨天宴会之前,李瑛就已经安排好了今天的部署,所以才睡的如此之从容,一点也没有要出征导致的慌乱的样子。     昨日已经得到皇帝的同意,一早由内常侍、银青光禄大夫杨思勖前往大都督府进行禁军交接,由他率领三千禁军在城外与李瑛汇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千人马的粮秣倒是算不是什么难题,这也是李瑛为什么要少带部队,就近抽调的缘故了。     这三千人马除了自身带一些装甲负重之外,其余全部用来装载粮草。好在他们是从大唐的国都出,平时粮库里屯的就比较满,里面堆积着供应长安城十余万守军的粮秣,抽走的这些也本就是这三千禁军的粮草,不至于出现京城物资的紧张问题。     其余不足的部分则从路过途经的几个大粮仓以及大都市抽取,好在亏空不是太多,所以也不会导致地方上捉襟见肘。     反倒是留在军校的那一千三百多名学员的军费粮草是个问题,虽然明月答应是由他们萨珊一族来提供的,但是那是指他们平时的经费,现在他们是为大唐去作战,就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了。     不过好在明月所在的伊尔萨家族本就是经营茶酒米粮生意的,虽然大部分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开拓南部地区的市场。虽然自己国家的米粮生意的席交椅让一个外族人坐上了,不过李瑛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好担心的,毕竟这些物资还是在大唐的地皮上嘛,再怎么倒运也是内销,只要不出口到番外去,国内由得他们折腾去。     只不过当时唐朝还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手工、轻工业等的展还不是很达,所以与国外的贸易还是仅仅限于茶、丝绸、瓷器等几个传统项目上。     自开元二年设立安南市舶司(海关)以来,出口海外南洋地区的也仅仅是这几个老生常谈的品种,由于市场的饱和,需求量日益萎缩。而由于阿拉伯帝国的兴起,6上丝绸之路完全被他们所垄断,东西方的物资交流必须经由他们倒手一遍之后再流通,这也间接的造成了舶来品物价的上涨,从而导致需求市场缩小的怪圈。     而李瑛之所以这么看重安南都护府则完全是因为它地理上的位置,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