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手中的玉佩,不由得对李瑛的身份肃然起敬,他是不怎么太懂玉这个东西,可是手中的这一块玉佩,无论是从做工上,还是质地上,无一不是上上之选,而且晶莹温润,一看就是经过多人养玉之故,这种东西可不是一般人就能有的。
老郭向李瑛行了个礼道:“还请公子在此处稍等片刻,小的这就去为您通报,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在下姓李!”李瑛微微一笑,也没有多说什么。
“姓李?”老郭闻言浑身一震,心想别是哪位王爷的公子吧,不像呀,小王子也不应该是一个人前来呀,再说了,也从来没有过哪位王子大晚上的跑来找岐王殿下商量事情的,什么事情那么等不急非得晚上说。
想归想,老郭的动作可没停住,一边向李瑛说:“李公子,请稍待片刻,小的去去就来!”一边拿起玉佩收进怀中向府中走去。
****************本书起点中文网*************************
岐王李范,本名李隆范,为了避当今皇帝的句讳,循惯例改名为李范,为人儒雅,善音律,深得当今圣上宠信。但一直小心谨慎,从不专权,不像有的人为了抓到一点小小的世俗权力就沾沾自喜,始终与朝野中的党争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他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圣宠始终不衰的原因。
近日来朝中也没有什么大事,除了皇帝要加冕道君天子和春闱考试以外。加冕的事情自然有人去操心,自己也就懒得管了,至于春闱考试嘛,虽说自己和太子同为主考官。
但是恐怕全天下都应该知道这是皇上给太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吧,自己只不过是个幌子罢了,或者说是预留给太子用的,万一要是事情办砸了,可以将过错揽到自己头上来,那样将来太子总揽大权的时候受到的阻力会小一些,对自己不会有那么多的嫌隙。
又有权,又有钱,还有时间,没什么比这些加在一起更美好的事情了。李范这些天静静的在家呆着,研究音律之事,最近正研究出一些心得,准备过两天去梨园找李龟年兄弟几人切磋切磋。
唐朝人喜欢唱诗,当然这不是与西方的宗教唱赞美诗不同,而是唱绝句与律诗,唐诗的艺术传承及风格,对后世的宋词、元曲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听说今年参加科举考试,来了不少优秀的年青诗人,当真是文坛一大盛事,自己做为主考官,等春闱结束之后,邀请一些今年提拨上来的新秀一起谈诗论曲,当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其实现在李范研究的是书法与音律的关系,李范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