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之前到达了皇宫,富果儿也松了口气。刚陪太子回到东宫,就听守门的宫人说刚刚皇上派人传过旨意,宣太子立刻见驾。
李瑛一听蒙父皇召唤,赶忙进屋换过衣服,再匆匆梳洗打扮一番,与富果儿一道急急奔大明宫而去。
**************************本书起点中文网************************************
大明宫中,兴致勃勃的皇帝李隆基还在与群臣讨论今年科举考试的事情,由于开元初年的国计民生都很艰难,所以应试的生员也少,没有什么大的规模,不说太宗时,就是则天皇帝时也比不上,这点颇让皇帝郁闷。
试问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是雄才大略的英明之君,就是被后世骂得遗臭万年的隋炀帝,当年还因指挥平陈的南下渡江之战而成名呢。后来要不是他冒失地举全国之兵攻打高丽遭遇兵败,引突厥对中原的觊觎而终至亡国,说不定现在天下还是姓杨的来坐呢。
自隋文帝杨坚初开科举而来,这种能够与传统高门大阀相抗衡的人才选拨方式很快就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欢迎和拥护,因此而挖掘的人才也确实不少。
但是到了唐朝,除了贞观时期和武后末期的科举还起了些作用之外,其它时间的科举用来粉饰太平的作用甚至比它提拨人才的作用还大,这也间接地造成了大量人才埋没于民间的事实。
人才选拨,除了科举之外,其实也有举荐、恩科、世袭等其它方式,但是那都是指有门路的,不是官吏后代就是世家子弟,没有一个是平民百姓。
当今的三省六部官员大多是世家子弟,如裴光庭、萧嵩、宇文融等皆是,而宰相张说虽然出身贫寒,但那是家道中落,先祖也是做过高官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唐朝初年能够出将入相的,除了当年跟随打天下立过战功的,平头百姓想一下子平步青云,封侯拜相无疑是痴人说梦。
相对来说,张说还是更关注普通士子一些的,因此他对皇帝提议今科录取的进士里,应该以家境较差的优先。
比如同等水平的生员,如果排名分先后的话,应该以贫苦生员在前。录取的最后名额里,如果是一群人在争这个名额的话,也应该录取家境最差的那人。
他提出的理由无非是家境富裕的生员有足够的生活基础,还可以在支撑到下一次春闱,而家境艰难的生员如果今科不中榜的话,下一科很可能会因为没有盘缠而不得不放弃考试。
但是此语一出,立刻招到了众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