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县令之类的,等政绩卓异了再慢慢再高升到朝廷的中枢,到最后封侯拜相。
中国人是讲究论资排辈的,这个习惯从古到今。一般来说,这个过程最快也要二十年,而且还得是幸运儿,有的人可能直至终老还只是个七品芝麻官。
但是如果能够交结到贵人就不一样,有贵人做后台的话,可以不用走别人那么多弯路,人家做翰林的时候,他就可以做官了,而且还是京官。
*****************本书起点中文网*****************************************
可不要小看了这京官,哪怕开始的时候只是个七、八品的小官,而且在京城中多如过江之鲫,但是这个职位不是远在僻乡的县令就可以比得了的。
先它身在京城,多是三省六部一台等中枢部门的中下层职位,颇有些类似于后世的中央办公厅或者部委办公室的处长、科长们,虽然不是很显赫的地位,但是胜在权柄较大。而且在京城是呆得久了,与上级领导之间的关系也好相处一些,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比较优渥的位置上出现空缺的时候,肯定比偏远的县令要更容易得到升迁的机会一些。
所以王维一见薛绣相邀,便愉快的答应了,在他看来,薛绣是一枚有用的棋子,用现在说来是个传声筒,王维就是要薛绣把他的名声传出去。
俗话说一个人交的朋友决定着这个人的档次,圣人也说近朱者赤,近黑者黑。与薛绣交往的虽然顽劣之徒较多,但这不代表他们不自命风雅,追捧王维这样的才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大多出身高贵,家世最差的也是个世袭的侯爷。
如果现在就有这么一大帮勋臣后裔追捧,将来这些人再入朝理政的时候,王维好歹也算是个熟脸了,办起什么事情来也要方便得多。
人与人之间,有时就是王八轿子人抬人,全靠互相捧场。这就好比走江湖卖艺的开场白总是“出门在外,有钱的捧个钱场,有人的捧个人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酒店掌柜一看薛绣要张罗请客喝酒,心里觉得颇为奇怪,明明是来找茬的人,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客气呢?难道是宴无好宴?不至于呀,这是自己的酒楼,谅他也耍不出什么花枪来。
莫不是真的崇拜王公子的文采?一想到王维的文采,这位出身高贵的胡族美女就赞叹不已,东土果然人才众多,人杰地灵,竟然会有如此优秀的年青人才,而且数量众多。
看看大唐的人才,再想想自己家乡的人才,胡姬黯然的低下了头。若是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