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却是正在合计盘算着,如何改从他处寻些血食增长功力。
不巧这书生宁采臣竟然自动送上门来,更是见其一脸正气,元阳充足,当真是万里挑一的炉鼎,天生一股至阳之气令得老怪动心不已。
心中却是知晓,若是得了此子的元血练功,定然可助其一举突破。到得其时,再打败那“木夫人”,江南这一片还不是任自己“作威作福”?
当下,却是聚集手下众鬼商议。不日前去引诱那书生,取他元血。
可巧那一日下午,寺院当中又来了一个读书人,看上去有些年纪,约摸四十出头。一脸英气,颇有些风骨。却是打开了僧舍南面小屋的门,住了进去,看来定然是此地的“主人”。
宁采臣见此,却是慌忙前去与之相见,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却是引以为知己,颇有些相见恨晚之意。
宁采臣婉约表达自己欲要在这寺中留宿之意,那书生却是轻声开口道:“这寺庙早已荒弃多年,早已没有主人。我亦不过是过路之人,借宿于此。你若不嫌弃此地荒凉,大可留下与我作伴,我早晚也可向你讨教。”
闻得这话,宁采臣却是喜不自胜,却是将那寺中有鬼魅之言,早已忘了个一干二净。回到僧舍打扫干净,铺些蒿草当床。架起木板当桌,却是欲要在此多住几日。
转头又问那书生名讳。闻其自称姓“燕”,字“赤霞”。又闻其口音不像江浙人士,自言乃是秦人,游历至此。
此时已然入夜,月光如水,万籁俱静。二人说了好些话,却是纷纷告辞回房歇息。
不想,那书生回房之后,左思右想,却是睡不着觉。夜里的兰若寺。安静的有些可怖,虽然外面月华如水,但却直令宁采臣感到一种刺骨寒意。
一时心烦意乱,却是起身来到外面透气。忽而闻得北边僧舍后方,隐然有细语传出,心中却是疑惑,难不成这寺中还住有人家,有家眷生活在此?
心中好奇不已,却是悄然行去,来到北墙石窗之前,偷偷朝外望去,却是骇然发现,那里竟然会有一个小院,院中景致秀丽,自家白日里竟然未曾发现。
此时偷偷观望,却见那院中竹木假山池塘别致,中有一凉亭,两道身影正在那凉亭当中却是一四十多岁的妇人,与一白发老妇,妇人打扮贵气,老妇身上穿着褪色的红衣服,头上插有银梳,一副驼背衰老的样子。
此时二人却是正在谈论着一些事情,竟然未曾注意到,窗外有个多心的仕子正在旁听
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