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了1984年的六月。
一转眼,萧太一来到这个世界已近半年了。
在王德平的领导下,工人们加班加点,以让萧太一差点惊掉下巴的速度,把新的厂房、新的减震器生产线建立起来,新的生产线已于五月投入生产。
这下,萧太一终于再不担心工人的工作问题了。说实话,年后那次招人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足足比他心目中欲招的人多了近一半,不过幸亏如此,要不新的厂房与生产线哪能如此快的建立起来。
包玉刚的那一招通过摩托车修理店来宣传公司产品的效果非常明显。
首先受益的是大江摩托车厂。
进入四月后,大江摩托车厂的李家顺厂长就发现自家的摩托车一夜之间好象变得紧俏起来了,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以前大江摩托车厂都卡着计划生产,不敢多生产一辆,要不多生产的摩托车绝对得搁在库房里,一辆都卖不出去。
而进入四月后,就开始有些摩托车销售商直接找上门来,要求厂里在计划内额外提供一部分数量的摩托车,而进入五月后,这种现象更是明显。
李家顺叫人一打听,得,又是萧太一干出的事。
萧太一整出了个什么迅雷减震器专营店,将以前那些零星分布的摩托车修理店铺整合起来,统一装修,到处打了迅雷公司的招牌,给了原来那些小修理铺老板优惠条件,让别人专营他的减震器。
不想这一来,还真让他的减震器红了起来。
说实话,中国这个时代的道路本来就不好,很多地方都是石子路,再加中国这个时代的摩托车减震器质量普遍不好,减震效果非常差,而且还经常坏,这让买了摩托车的人常常苦不堪言。
而包玉刚显然摸中了老百姓的这种心声,通过摩托车修理店,让迅雷公司越过摩托车厂,直接与用户见面,让用户来选择,而不是让那帮在疆化机制中运行的国企来决定。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种铺天盖地的宣传媒介,往往都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的,而这种宣传虽然范围小一点,但却更具有可信性,因为传递的人往往都是亲人、朋友,至少也是熟人。
很快,迅雷公司的减震器就在人群中建立了自己的声誉。就以云聪修理店来说,每天十桩生意中,有八桩都是替人更换减震器,这种更换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坏了,而是摩托车主觉得原有的减震器效果差,听说迅雷公司的减震器效果好,特地来换的。
而老百姓对迅雷公司减震器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