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昨天的谈判相比,参与第二天谈判的人员虽然级别较低,但队伍却更为庞大与专业。
燕汽那边,除负责技术的副厂长张红军外,另外有他们的法务专员郭建春、财务专家韩磊;大江摩托车厂这边,除了带队的李家顺厂长外,厂总会杨思红、厂法务处处长张山也一并参与谈判;最惨的就是萧太一,孤零零的一个人,坐在了一边。
对今天的谈判,萧太一是做了详细准备的,对这次谈判他是志在必得。燕汽提出的两个方案,萧太一想不都不用想,第二个方案肯定得放弃。但萧太一也不想采用第一个方案,如果按第一个方案走,就得被燕汽的人牵着鼻子走,整个谈判工作都会陷入不利地位。
对这次的谈判,萧太一昨晚躲在书房中,用swot分析法,对这次谈判进行了详细分析。这次的谈判说白了就是他和燕汽的谈判,厂里基本不具有发言权。因此他分析的重点也集中在燕汽和他自己的身上。
显然,无论是谁,只要把减震器厂拿下,至少一笔的启动资金必须垫支的,这是他的弱点,也是燕汽最具优势与吸引力的地方,燕汽的人不是傻子,肯定会抓住这一点,狠攻不放。
而技术却是他最大的优势,这却是燕汽最大的劣势,很显然,如果有技术,燕汽随时可以投资建设一个比大江减震器厂规模大上十倍的厂子来,从燕汽一提就是一千万的投资可以看得出其财大势粗。
但很显然,燕汽对这项技术是志在必得,要不马上就要过年了,燕汽的人也不会火烧似的大老远的从燕京赶过来。这就是他的机会。
至于说以威胁,有没有?有,但萧太一还真没感到。这个时候,同类的减震器技术水平,那都在国外。先不说这老外卖不卖的问题,就算卖,那宰人的水平,也肯定远远在他的水平之上。
所以,对今天的谈判,萧太一给自己定了一个调:第一不能落入燕汽的套路中,跟着燕汽的人走,第二要沉住气,谁先沉不住气,谁就会败走麦城。
一大早,萧太一就赶到了厂接待中心的小会议室,背窗而坐。
这是前世萧太一学来一个小窃门,人背窗而坐,可以很清楚的看清对面人脸上所有的表情,而对方受视线的影响,却无法看清自己脸上的神态。这可以令背窗的人员很好的把握对方的心态,从而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三方呈三足鼎立状,围坐在小会议室中,摆开了车马,为即将到来的谈判开战。
因为萧太一的原因,萧山回避,放弃了参与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