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能把产品卖出去,往往都打着国有企业的招牌。
其二是这个时候的私人投资者对政局的不确定性还是有相关顾虑的,希望拉着这个国有企业的大皮来保护自己。对知道中国未来发展进程的萧太一来说,当然不存在这种顾虑。但他还有另外一种顾虑。私有经济,不但对广大老百姓心理是一种考验,同时对当时的中国各级官员也是一种考验。萧太一并不能确定,如果自己打出私有企业的招牌,在与各级政府部门打交通时,那些在各个层级上的政府官员会不会给自己小鞋穿。
第三是这个时代的工人普遍以自己国有企业工人的身份为荣,如果他打出私有企业的招牌,萧太一真担心自己能不能招到工人。
所以考虑再三,萧太一还是觉得自己不要太贪心的好,就算最后真如汪老爷子所说的愿意把减震器厂全部卖给他,他也不能答应。还是拉着厂子里一起搞的好,而且分给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