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种新式充气式减震器,赵德铭师傅倒有所了解。这种产品较好的解决了纯液压减震器充油不及时、噪音大的缺点,在国外是主流产品,但在国内却还没一家厂家能生产。也不知道包玉刚那小子从哪里找来的。
看过这试验报告数据后,这老赵师傅也再坐不住了,两人当即找到包玉刚,把正因上班而无聊透顶的包玉刚给拉了出去。
对这两种减震器的来历,包玉刚只说了是一位朋友自己生产的,没说萧太一能开数控机床的事及都是用厂里的设备生产的,生怕这二位一不留神给嚷了出去,坏了萧太一的好事。
对大江减震器厂来说,主要是产品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主要是无人能作那台数控机床,导致产品加工精度不够,出现漏油情况。那个时代的人心都特别纯,包玉刚生怕这二位一听说这事,立马就去打报告,要求减震器厂复工,那时萧太一再想租赁减震器厂,那可难了。
因此,包玉刚也对这二位老师傅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是自己的一个朋友开发了生产充气式减震器的技术,想租赁厂里的减震器厂改建后进行生产,希望二位老师傅加入他的公司。
对充气式减震器的相关技术问题,两位老师傅都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催着包玉刚,想跟萧太一见个面。但对加入萧太一公司的事,两位师傅没说同意,不过倒也没拒绝。
这是第一个好消息。
第二个好消息,是萧父那边传来的。萧太一提供给萧父的8套产品,经过老化试验,质量、性能都好的出乎参与试验人的意料之外。厂党委与厂委的领导班子经开会研究,说是先给市里打个报告,先争取一下市里的意见。
对此,萧太一是相当满意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是不容易的,他所要干的事,说得好听点叫租赁经营,但在某些场合可能就会变成挖社会主义的墙角这样的罪名。虽说厂领导班子里面,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他老子,一个是他未来的岳父,但在这种大事大非面前,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可不会因这种情面而给他开绿灯。因此,对厂领导班子的支持,萧太一是非常钦佩与感激的。
事情的不顺与挫折很快就来临了。
一大早,萧父就拿着以大江摩托车厂党委、厂委两套班子共同名义起草的“关于大江减震器厂对外经营租赁”的申请报告到市里去了。
对这种关系到自己未来前途的事,萧太一也是相当的紧张,整个人一整天都没法集中精神,从半上午等到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