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萧太一,虽然怀揣振兴中国汽车产业的梦想,但缺乏对这个时代的了解,怎么入手,还是一片茫然。
也许减震器厂是个机会,既然无法从整车入手,那从配件开始也可能是一个机会。
入睡前的萧太一对自己如是说。
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的薄弱,在随后的日子里,萧太一向发动机研究中心请了长假。每天早晨,由佳佳陪着,跟何大宝师傅学学他老人家正宗的杨氏养生太极,跑跑步;佳佳上班后,自己要么在厂里溜达溜达,了解了解厂里的情况,要么在家里看看报、看看萧父的内参,了解了解时事政策;等佳佳下班后,由佳佳陪着要么去碾街,要么去看一看场80年代的黑白电影,回味回味那个黑白的时代。整个日子过的非常的潇洒。
这样悠悠闲闲的过了十日,萧太一感觉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身体有劲、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是该做事的时候了。
经过近十日的信息收集与对政策的分析,萧太一对未来的路也有了较好的规划。
在萧太一的前世,自那场大浩劫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1979年至1984年,这段时期的改革目的在于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1979年7月,国务院《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拉开了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试点的帷幕。1981至1982年,国家在吸取扩大企业自主权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工业经济责任制,1981年国务院体改办《关于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成为其标志。1983年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标志着改制的深入,国企开始逐步由利润上交改为上交企业所得税。
第二阶段为1985至1992年,这一时间段主要以经营承包责任制为载体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改革。198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决定》,明确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行普遍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国有小型工业企业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对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股份制试点。
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2003年,以产权改革为基础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94年公司法出台,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萧太一所处的年份,正好是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时点。洛阳机械厂,是中国第一家实行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