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浑合为一体,更重要的是与跃马桥合成为一。
他冲行的角度和轨迹,与跃马桥的坡度有种浑如天成的微妙契合,就像水流从高处冲
下,与流经处合成一体,完全依乎天地之理,本身自有一股无可抗御之势。
在石之轩的眼中,徐子陵把桥坡的斜度利用得淋漓尽致,令他感到自己像被孤立起来,
变成徐子陵和跃马桥两者之外的多余物事。此感觉玄奥至极,非是如他那级数的高手,休想
有此直觉的感受。
徐子陵左右足尖交互点在坡面,每一落足,速度均稍有增加,劲力气势亦随之增强,石
之轩准确估计出当他冲落近四丈的坡面向他攻击时,对方的功力将积聚到至巅峰的强烈度。
且徐子陵这一击充满一往无还的惨烈意味,有种不惜一切,务要拼个同归于尽的决死之
心。
以石之轩的自信自负,不由亦心中后悔,但又是骑虎难下,若他于此时退避,在气机牵
引下,对方将气势陡增,乘势追击下,他要抢回上风,会是大费周章。
别无选择下,石之轩当机立断,腾起斜冲,反客为主的升往高处,再以猛虎搏兔的姿态
下扑,以收拾这强横得令他难以相信的对手。
在一般的情况下,这确是针对徐子陵战略的最佳方法。
可惜他算漏一点,就是徐子陵和寇仲独门的真气转换方法和从云帅学来的回飞绝技。
石之轩炮弹般的弹往半空,脚上头下的双掌齐出,施出不死印法的看家本领,左手掌劲
冰寒阴柔,右手掌劲灼热刚猛,聚而成一股能摧心裂肺的狂飙,向徐子陵痛击而下。
徐子陵一声长啸,猛换一口真气,由斜冲向下,改为仰冲向上,最厉害处是循着一个弯
往石之轩右外侧的奇异轨道,攻向石之轩。
石之轩被迫得第二次变招,气势劲道登时减弱三分。
徐子陵往上方的石之轩弯弯的迎冲上去,身体忽然左右摇晃,两手变化万千,当迎上石
之轩的双掌时,逐渐变化成两大拇指外弯,点上石之轩掌心。竟是把从嘉祥大师学来的“一
指头掸”变作“两指头掸”来使用,由于他精通印法,故形虽似而神非,身是不动根本印。
左手大金刚轮印,右手日累印,真气阴阳分流,正面硬撼石之轩的不死印奇功。
气劲交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