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则睡高床,穿华美衣服,可玩弄美玉;生下女婴,则睡地铺,穿粗布衣服,只能玩瓦器。故后世常用“弄璋”来指代男婴,以“弄瓦”来指代女婴。看看吧,古时候重男轻女的陋习多严重。
其实《诗经》里记录的本来就是民歌,而老百姓最喜欢唱的,当然是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了,所以《诗经》里有对爱情的歌颂,有对不平等社会的痛恨,还有对不道德的行为的鞭鞑,比如那个《南山》,就是嘲讽齐襄公和他妹妹的乱伦。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兿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意思是说他们没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就私自结合。当然了,这还说得很隐晦,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不同意,因为他们是兄妹。我就总也想象不出来,哥哥和妹妹怎么混到一起去的,或许是当时禁止兄妹乱伦的性道德还没有被人们自觉地接受吧。你看现在,那会有这种事,人们在潜意识地已经排斥了对那些跟自己血缘很近的人的爱慕,正如前文说的,人们接受性道德的灌输达到一定程度时,外在的和外来的性道德就会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良心,成为自觉制约自己的一种内在的东西。
《诗经》里还有很多关于野合的描写,比如说《邶风*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郑风*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等等。野合在当时算得是民风,从某个角度说,还是对人们大胆追求爱情的赞美。因为他们的爱情得不到世俗的承认,所以,他们只好在野地里完成性爱。
野合在中国古代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就像节日一样,之所以会有这样习俗,我发现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打仗肯定要死人了,仗打得多,人口数量也就减少了。那时候打仗还没有高科技,全是人海战术,人多力量大。人口锐减,统治者就鼓励成年男女到山林里开PARTY,大家定期在某个地方集合,歌舞一番然后各自找各自心仪的对象。尤其是寡妇,统治者当会为了他的统治,才不管什么贞洁呢,这样看,其实封建的所谓节烈一说,全是统治者编造的谎言。担心失去统治根基的时候,就鼓励寡妇参加野合;要维护统治的时候,就希望所有的人都跟孙子似的乖乖听话,最好都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要记得君为臣纲就够了,至于幸福啊自由啊什么的,休想。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