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20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会见室里,在白德珍执行死刑前,丈夫和女儿来见她临刑前的最后一面。一看到自己的妈妈,18岁的女儿就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是一个让人伤心的相见和永别场景,白德珍哽咽着嘱咐女儿说:“千万不要干违法乱纪的事。”接着又转向丈夫说:“你千万不要再吸毒了!”然后,白德珍含泪告别了她的丈夫和一双儿女,走上了刑场。临走的时候,她平静而且真诚地对法官说:“我愿意把我的遗体献给国家进行科研,让更多的人远离毒品。我现在就想把心挖出来给大家看,我真恨毒品。毒品把我的一生都毁了,我求求政府好好管管那些毒贩子,别让下一代接触毒品了。”
白德珍杀人一案,记者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旁听了庭审和宣判的全部过程。在记者采访死囚的经历中,白德珍是少有的能够完全配合采访的死刑犯。在法院的暂押室里,隔着厚重冰冷的铁窗,记者与白德珍交谈了很久很久。在白德珍含泪的讲述中,泪水一直在记者的眼窝里打转儿,是她的曲折的经历打动了我,我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作为政法记者,我曾经采访过几十名死刑犯,但面对善良朴实的白德珍,除了同情和叹息,还有震惊。
她本来如一株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芬芳,令人驻足流连、回味无穷。在家里,她是善良能干的妻子和母亲;在单位里,她是一个好学上进的生产能手;在经商方面,她更是表现出惊人的经营天赋,与丈夫一起开工厂,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赫赫有名的百万富婆。她因吸毒而使家产败落,她从开工厂到开歌厅,即使把百万资金挥霍殆尽之后,她靠倒卖服装、当街卖羊肉串,也照常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而后来白德珍毒瘾发作时,因为借钱买毒品而杀死了自己的“干奶奶”。
如果白德珍的丈夫不曾开始放浪的生活,如果白德珍不曾放弃生活的信念,如果她能够挡住诱惑而不去吸毒,她一定会继续自己美好的生活。可惜的是,这一切都随着卢沟桥刑场的一声枪响烟消云散了。
康乃馨也有悔恨的泪水,只是这泪流在花心深处……
文静柔弱的白德珍1961年出生在京城的一个回族家庭,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却很温馨很幸福,父母相敬如宾,孩子听话有出息,常常被邻里称为模范家庭。而在几个兄弟姐妹当中,白德珍虽然年龄最小,却是最出众的,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从小她就以超出哥哥姐姐的聪明伶俐得到父母的欢心。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在父母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