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正二品衔,不然的话那些功勋老臣,将无地自容。
于是在各方的妥协下,徐辉祖、铁铉、杨士奇、黄淮四人被提升为正一品,杨荣和杨溥、夏元吉以及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提升为从一品。
郑和本是宦官,不得升为四品以上的官爵,这一次也被封为世袭公爵,让他的亲族里找一个人过继当他的儿子。至于常茂,不但是功勋之后,又有战功,且是建文帝的父亲朱标正妃常氏的亲兄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但是领兵在外的齐宝没有得到提升,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信号,而在处理了这一切之后,建文帝率着大部分的官僚动身往山东而去,准备先封禅,然后回长安实行迁都。
在此期间,长安城的地价和房价再度飙升,让屯积房产的齐家再度大赚了一笔——很多要随同北迁的官员,都是从齐家的手里买的宅子和地。
齐敏这时也收到了齐升的来信,得知了朝中的一切,也知道齐升和李兰都被留在南京,没有随同一起去山东。
照理说这么年轻的人,的确是应该留在南京作留守历练的——哪怕是名臣于谦,这时也在南京作了留守内阁的首辅——怎么可能会一起北上嘛!
而且齐升被升作了礼部员外郎,乃是从五品,而李兰是新国子监的进士,没有得到补实缺的机会。
齐敏的判断是——建文帝在这种广西仍有战事,自己又抱病,且皇太子拥兵在外的情况下封禅和迁都,又钦定太孙,都是有意义的。
封禅是向天下人说明,所有的一切,不管是百姓的安民乐业还是四处的战功,都是在他的英明决策之下取得的,而且他才是这个大明王朝的皇帝,是正统。
迁都,是因为大将齐宝拥兵在外,而他的母亲妻儿都在长安。虽然建文帝可以派兵去监视齐敏和文氏,但是齐宝最精锐的八千兵就在长安附近。不让齐宝带走自己最得力的亲兵的意外后果,此时显现了出来——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
齐宝想要拥兵自重,或者协同太子逼宫,那他在长安的家人就会成为左右他立场的关键。如果建文帝想要派人接走或软禁齐宝的家人,那这支仍然由齐宝最信任的部下许放所率领的亲兵就会起到难以预料的作用——这时的许放,已经娶了齐秀雯,成了齐家的姻亲,不管是不是他的本意,他都已经与齐家结为了一体。
从这一点上来看,齐宝的心思之缜密,其实不亚于齐敏,甚至在这种政治斗争上,玩得比齐敏还要溜。
而这时如果再调任许放去别的地方,这一营精兵的下级军官,也是一样由齐宝的心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