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身后有一个没有恶意的穿越者?
因为齐敏甚至没有因为同为穿越者的身份而来牟取任何政治上的利益——比如去结交一些这个时代的名臣,比如于谦,比如商辂,比如李贤。
齐敏根本没有动过结交名人的念头,只是想着赚钱,而又知道造福民生——比如造公厕。
这样的人,想来建文帝也不会想把她逼到墙角的吧——人家不爱现身,何必强人所难,送个文胸之类的开开玩笑,点出自己已经猜出了她的身份,也就够了。
当然,这也是一种警告,让齐敏不要太过份,见好就收才是和气生财之道!
所以如今齐敏想到眼镜,就知道只要到时候做几份白送给朝里的大臣和皇上,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赚钱了!
正史中的明代实际上在永乐年间可能就已经有了眼镜,描绘明永乐年间南京城区民众生活场景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就绘有一个老人戴着眼镜的样子。
只是这个时期的眼镜,大都是单片的,由水晶磨成的,还没有夹鼻或架在耳朵上的——最早的眼镜,是元末时期的意大利人做的,是通过下西洋或与蒙古人作战得到的。
正史中的明代万历年间,有人把两个单片的眼镜用布条带起来系在头上看书写字画画,把这东西叫做叆叇(音“爱戴”),是中国最早的眼镜。
而现在的建文帝直到七年前才动兵,不像正史中的朱棣,前后几次北伐,又让郑和不断地下南洋和西洋——现在的朱允炆,主要是在南洋和西洋发展大宗物品和矿产的海外贸易,眼镜这种东西反而没有流行开来,而北边的战事因为只有一次,虽然时间长,但却没有把西方的东西都带回大明。
所以现在齐敏想要做一个能架在耳朵上,看得更清楚的,用玻璃作的眼镜,那是整个大明朝还没有的——换个想法,可能这个建文帝的眼睛很好使吧,不然他怎么也会让手下人研制个眼镜出来的吧!
于是整个会谈的过程,齐敏后来几乎就没怎么听,完全就在想着怎么做眼镜了。等到人家起身告辞时,齐敏才回过神来,跟着众人向自己的外祖父告别。
当然董子芳不是要离开长安,而是下榻在长安城里的客栈里——他是来下聘的,不好住在女家。
待得董子芳离开,齐宝笑着递过一份礼单:“这份聘礼可不小,咱们家的嫁妆也不能少了,不然可让对方看不起了。”
文氏拿过来看了看,笑道:“我比不上你们,我是个没见识的,这样的礼重得我都不知该怎么回礼了,一切还是你和敏儿来作主吧。”
齐敏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