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这话不对劲啊!
确实,要想办法惩戒或者说让贾蓉认错啥的,要有真凭实据才好,否则就不占个“理”,即便有了真凭实据而不至于掀开一切毁掉贾府的名声,惜春想要管教贾蓉,那也要注意方式,否则还不占“礼”……
宝钗这话,特意把“也许是误会”、“真相”这些原本被带过的问题摆到了很高的位置,其实是绕了一个弯儿,还是在变相的劝着惜春呢!
避开了她的问题,还是在做她刚才已经在做的事情。
她那句“有法子”倒不见得是骗人,可是,在惜春去寻找证据的时候,想必就会弄得一鼻子灰了,需要花费的大量精力和时间,也会是平息怒火,磨平锋锐的最好办法。
黛玉心里想想,就觉得宝钗的“安慰”,“劝解”法子,实在是比她高杆多了。可惜,却是未免小看了惜春的孤介之处——若她下定了决心,哪里会管是不是离经叛道?如果是那样容易劝动的人,就不会在贾府出事前,就“杜绝宁国府”,出家避祸了。那个时候的她,只怕也是旁人眼里的异端,全无礼法的人吧?所以她现在的沉思,绝对不是认识到了其中的为难之处想要放弃。
但她心里转了转念头,看了看满屋子的丫鬟,到底还是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挡在了惜春开口前先看似附和的笑道,“怎么能说是‘认定’呢。不管怎么说,这个时候放几个小厮到后院来,这也是失礼的。四妹妹便是激动了些,也是常理。”
宝钗听黛玉这么一提醒,也觉得自己这话欠思量,说得过了,忙笑道,“可不是这样?是我糊涂了。四姑娘可别怪我。却是我口误了,我不过想说,不管要做些什么事情,总需得一些真凭实据才好。然后才好徐徐图之。”
惜春咬了咬唇,到底埋下了头去,不再说话。
宝钗又看了一眼惜春的那几个丫鬟,并自己和黛玉的几个丫鬟,笑容又收敛了,银盆般的脸上再没有了平日里的温柔可亲,或者终究是大了几岁的缘故,那种不怒自威的仪态,却是比惜春看来有气势多了。
“今天晚上的事,谁也不准到处乱传!若是坏了主子的名声,就是我也难免要做次坏人,去和珍大嫂子和琏二嫂子说了,断不能容这样碎嘴的奴婢在这府里!”
宝钗还是很能抓准人心的。
贾府素来对下人都是很宽厚的,至少表面上是如此。而且,给的月钱又高,机会也多,工作又不重。别看在黛玉的记忆中,能记得对贾府黑暗面的评论一大串,但在贾府当中,绝大部分人是真的都很知足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后院里面几乎就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