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想到之前的事,也不敢跟上去,只得闷闷的回了怡红院,又觉得黛玉最后一句话大有深意,不由得细细思量。
——居庙堂之高?他怎么可能,跑去居庙堂之高呢?那么,这是说……
回到怡红院后,袭人提起,今天送了荔枝去湘云那里,他又不免想起,湘云走时,说的要接她过来这样的话,这样的话来。说来,湘云前一次是来了一个月,想要频繁的来是不行的。但如今已经八月底了,应该也很能接来了。
毕竟湘云已经定了亲,定到了卫家,在闺中的时间是所剩无几了。她在史家过得不痛快,宝玉也不免想着,把她接来,痛快的过上一些时候。
因此,第二日出门前,便和贾母说了,把湘云接来住上几日。
湘云在午后来了,先前原已经听袭人说了,园内结了诗社,要做诗,早已经急得不行。这次一来,一进园子里面,便到了蘅芜院来,姐妹们都来看她,她会了众姐妹,便直怨大家不接她过来,忘了让她也来参加。
直说:“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
大家见她说得有趣,便都埋怨昨日怎么忘了他,遂忙告诉他韵。湘云和姐妹们谈笑间,便做了两首海棠诗出来,也是极为出色的。
众姐妹看了,都纷纷称赞。
湘云更起了兴头,又直说要自己做个东道,开一次诗社。虽然园内的诗社自有章程,但众人知晓,她断不能每月初二、十六特地过来的,便也都笑着应允了。
湘云放下心来,这才注意到宝玉不见,便忙问道,“宝玉二哥哥哪里去了?怎么没有来?”
李纨笑道,“他这些日子,很是懂了些来往交游,想来也是明白些仕途经济了,故此常常出门去,找外面的朋友呢。”
湘云便有些不乐的说道,“他难道日日都出门去不成?今儿接了我来,他却自己跑出门去了。”
宝钗忙笑道,“这却是不能怨宝兄弟的,他如今年纪大了,也确实该为自己的前程想想了,总不能总厮混在园子里面。只怕他今天是有了什么事,不好不出去的,若是怠慢了妹妹,也很该体谅一下才是。”
湘云虽也劝过宝玉要学学经济仕途,多在外面郊游这样的话,但到底不同宝钗,她尚且玩心甚重,又是和宝玉自小儿玩到大的,听说宝玉为了这个怠慢了自己,不由得还是有些闷闷不乐,虽让听宝钗这样说,点了点头,神情却有些黯淡下来了。
黛玉知道,宝玉今天这一出去,只怕就是要定下来,过些日子出门的事了,不过这种事情,当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