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纵横秘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40章 不断循环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琐罗亚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中亚等地的宗教。是拜火教、摩尼教之源,在中国称为“祆教”琐罗亚斯德是该教的创始人,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二十岁时弃家隐居,三十岁时受到神的启示,他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琐罗亚斯德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直到四十二岁时,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此后琐罗亚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传播。七十七岁时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里被杀身亡。另有说法谓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琐罗亚斯德教也非他首创,他只是一个集大成者。

    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

    琐罗亚斯德教的出现,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犹太教的先知但以利曾经在波斯帝国担任丞相,深受该教二元论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奥古斯丁皈依基督之前,是摩尼教的信徒,在萨珊王朝期间(约二百二十六年到八百五十一年)被立为波斯国教,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今天的伊朗境内尚保留有五座寺院,但规模都很小,也举行宗教仪式,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在伊朗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中仍有较大的影响,史学家因其在历史文化上的突出贡献而称其为“世界第五大宗教”公元前二十世纪,原居住在地中亚地区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越过兴都库什山涌入伊朗高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奉多神特别是火神,并实行烦琐的祭祀仪式,最早反映在《伽泰》中的诸神崇拜,光明神或善神阿胡拉·玛兹达的地位已经十分重要。

    早期的原始宗教还没有一个唯一的“造物主”概念,但在众神中渐渐发展出了“主神”后来一神教的出现,和雅利安原始宗教多神崇拜中的主要内容:密特拉崇拜,有直接的关系,密特拉崇拜在上古是最主要的崇拜对象之一,火、光明、太阳神崇拜都源自密特拉崇拜,它是古埃及多神崇拜文明之外较早具有一神论萌芽的宗教崇拜。有人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的一神论,阿肯那顿法老(Akhenaten,有时亦译作埃赫那顿)的宗教改革,有来自它的影响,当然证据还不充分。

    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